中紡聯會長孫瑞哲在2016年全國印染行業節能環保年會上的致辭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2016全國印染行業節能環保年會在傳統紡織重鎮青島隆重召開,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印染及環保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機構、企業代表和媒體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十年前,第一屆環保年會在青島召開。今天重回故地,不變的是我們繁榮行業、綠色發展的初心,不同的是行業已經進入到提質增效、由大而強的歷史新階段。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紡織工業在產業規模、質量效益、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和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新時期,中國紡織工業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速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轉變。
印染行業作為增加價值、提升品質的關鍵行業,是紡織工業提質增效、由大而強的重要支撐與核心領域。“十二五”期間,行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質量效益穩定提升。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由 2010 年的601.65 億米減少到2015 年的 509.53 億米,利潤總額則由 134.37億元增加到 202.63 億元,年均增長 8.56%。今年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391.17億米,較去年同期增長1.84%,利潤總額135.48億元,同比增長7.29%。由此可見,印染行業的產品附加值和質量效益在繼續提升。
印染行業作為污廢排放、用能用水的密集行業,是紡織工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前沿陣地。十年來,行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水回用率從7%提高到30%以上,提高23個百分點;單位產品水耗由4噸/百米下降到1.8噸/百米,下降55%;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由59公斤標煤/百米下降到41公斤標煤/百米,下降30.51%。“十二五”期間,行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印染產能117億米,一大批具有節能減排效果的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企業環保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較好的提升。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中,資源環境壓力在逐漸加大、國際貿易格局正日趨復雜。全球范圍內,環保相關的貿易協定、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影響力在不斷提升;清潔、高效、低碳、循環技術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競爭優勢的新來源和未來角逐的新高地。我國作為印染大國,雖然在綠色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方式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行業之前高增長過程中形成和積累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亟待解決,行業綠色發展刻不容緩。
印染行業作為技術創新、責任發展的先行行業,是紡織工業服務大局、贏得未來的戰略抓手。
首先,技術驅動發展。《紡織工業“十三五”科技進步綱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行業要突破30項共性關鍵技術,其中涉及先進紡織、染整及高附加值紡織品加工技術4項(含34個子項),綠色制造技術4項(含23個子項);行業要重點推廣100項先進適用技術,其中涉及染整新工藝技術19項。
另外,綠色決定未來。《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 2020年,印染行業萬元產值水耗將下降 20%,萬元產值能耗下降15%。綠色印染已成為行業未來綠色轉型、改善民生大局中的關鍵一環。
行業的綠色發展,要經得起科學考驗、經得起實踐考驗、經得起市場考驗、經得起責任考驗,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做好三個堅持。一是堅持重點突破與體系建設并重。既要著力解決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領域的關鍵問題,也要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二是堅持企業主體與市場導向結合。突出企業在綠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落實節能環保社會責任,以市場為導向,把環境保護全面融入到經濟發展中。三是堅持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協同。既要加快技術研發與設備升級,也要深化管理創新,探索符合行業綠色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形成歷史性的交匯,行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在這樣的時間節點,舉辦此次年會,有助于凝聚行業共識,強化綠色發展理念;有助于激發創新活力,加快綠色制造升級;有助于匯集行業力量,推進綠色體系建設。以“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為主題展開行業層面的探討,不僅對緩解當前資源環境瓶頸約束、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現實作用,而且對加快轉變行業發展方式、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長遠意義。
十年磨一劍。作為工業領域中唯一連續召開十屆的行業性環保會議,全國印染行業節能環保年會在行業內外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與示范效應。十年來,印染協會依托環保年會這個平臺,在行業內宣傳國家的環境管理政策,推廣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和經驗,有力地推動了行業環保工作的開展和行業整體環保水平的提升。應當說,行業的這份堅持與擔當是相當可貴的,取得的成績與收獲也是值得自豪的。
在新的起點上,衷心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將年會進一步打造成為行業成功經驗與創新思路的交流平臺,進一步打造成為行業先進技術與優勢資源的交匯平臺,進一步打造成為行業優秀企業與戰略伙伴的交互平臺,為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