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之光走進上海,哪些創新技術適合您?
紡織工業被稱為上海的“母親工業”,在行業轉型升級的當下,上海紡織業正在向科技與時尚產業轉型,產品堅持差異化、功能化的策略,并雄心勃勃地提出“十三五”向千億邁進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有賴于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
12月2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紡織之光“上海紡織產業科技創新技術”重點科技成果現場推廣活動在上海舉行。
來自紡織、針織企業及相關單位管理和技術人員等近百人參加會議,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瞿靜,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張翠竹,上海紡織集團技術中心主任杜衛平,上海紡織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勇等領導出席。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上海題橋紡織染紗有限公司、上海德福倫化纖有限公司和上海嘉麟杰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專家介紹了近年來上海紡織產業在節能減排、產品開發方面取得的5項科技創新技術成果。
杜衛平在致辭中說,此次技術推廣的單位都是上海優勢企業,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在研發、信息、檢測等領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德福倫差別化纖維達到90%以上,題橋、嘉麟杰也是上海紡織的領先企業。他希望通過技術交流能擴大創新成果的影響,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瞿靜表示,此次推廣活動以針織技術為主,成果都是近年來獲得紡織之光科技獎、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的項目,活動必將營造紡織技術創新的氛圍,促進針織工業的技術進步。
張翠竹說,近年來,上海紡織業涌現出不少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技成果,為推動全國紡織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專家技術委員會顧問王智介紹了針織功能性產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他說,針織紡織品正在向智能可穿戴、可調節舒適性、預防保健性、安全防護性、復合功能性方向發展。
與會代表還實地參觀了高效低NOx煤粉燃燒技術在上海題橋紡織染紗有限公司的應用情況,該技術符合企業實際需求,并能從源頭上防控和削減煙塵、NOx等物質生成、排放,為紡織企業節能減排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上海紡織產業科技創新技術”成果簡介
成果一:
基于前端治理的針織印染工藝再造和產業化應用
推廣單位: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
成果介紹:該項目主要針對以棉為主的針織印染企業前處理加工的技術改造和工藝設計,解決傳統技術加工中水電汽等消耗較高的問題。采用本技術后,水電汽消耗減少30%~70%,廢水排放量減少30%以上,廢水pH值降至8以下,COD下降30%左右。可針對不同的面料和加工要求等提供個性化的系統解決方案;解決傳統技術加工中布面易產生色塊、色條等問題;同時降低棉纖維、面料等的損傷,獲得優良手感。該技術成果已服務近百家企業,為印染產業的前端治理的可行性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有益探索。該項目榮獲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成果二:
高溫低NOx煤粉鍋爐在印染行業中應用技術研發
推廣單位:上海題橋紡織染紗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該項目研發了一種以高溫低NOX液態排渣煤粉燃燒器為核心的完整技術系統的工業鍋爐。在煤粉燃燒器內采用集中供粉和分區段配風控制技術、高熱負荷狀態下低過量空氣燃燒、煤粉氣化燃燒以及煙氣中心回流再燃燒等技術的組合,實現了煤粉在高溫燃燒過程中抑制NOX生成,并促使NOX還原成N2,達到低NOX排放目的。煤中的灰渣在旋轉流場的作用下被燃燒室的壁面捕集并在高溫下成液態渣除去,進入爐膛的是潔凈的高溫火焰。高溫低NOX煤粉燃燒技術體系主要包括:燃燒器技術、燃燒器與鍋爐匹配技術、煤粉儲存技術、煤粉供料技術、燃燒控制技術等單元。該項目榮獲“紡織之光”2015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成果三:
差別化原液著色纖維和多元復合功能纖維
推廣單位:上海德福倫化纖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發揮“差別化+”產品的優勢,將差別化功能性與原液著色相融合,生產功能性、差別化的原液著色纖維,既環保又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如原液著色高色牢度纖維、原液著色異形截面纖維、原液著色功能性纖維,實現了纖維的功能性與染色同步生產,產品色牢度高、功能持久,兼顧了低碳環保、高牢度、功能性、時尚等等諸多優點。多元復合功能纖維,賦予單一織物紡織品至少2~3種,甚或5種以上功能,如吸水速干抗菌防臭纖維,吸水速干抗紫外線纖維,吸水速干涼感纖維,以及吸水速干抗紫外線抗菌防臭涼感纖維等,可滿足不同產品的生產需要。“咖啡炭聚酯纖維”和“涼感聚酯纖維”項目為“2014年紡織行業新技術成果推廣項目”。
成果四:
仿棉針織運動面料的研究及開發
推廣單位:上海嘉麟杰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仿棉針織運動面料的研究及開發”項目開發制備了一種適用針織的高吸濕率仿棉聚酯纖維。通過復合加彈制成具有短纖紗效果的長絲;優化了預縮、預定形工藝,避免了仿棉滌綸長絲高含油量造成的染色疵點問題及高溫預定形造成的面料手感發硬問題;優化了仿棉滌綸與陽離子可染改性仿棉滌綸一浴法低浴比染色工藝,解決了面料染色時易出現的染色散點問題,并攻克了滌綸仿棉面料的染深難題。通過優化磨毛工藝,改善了仿棉面料的表面光澤及手感;通過抗菌等功能整理,提升了面料附加值。該項目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已申請發明專利4項,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該項目榮獲2015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成果五:
高檔導濕快干羊毛混紡針織面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推廣單位:上海嘉麟杰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高檔導濕快干羊毛混紡針織面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系統研究了防縮羊毛/改性滌綸混紡高支紗導濕快干針織面料的關鍵技術。解決了高支防縮羊毛/改性滌綸混紡紗毛羽、毛粒、條干等紡紗技術難題;創新設計了高導濕針織面料結構;攻克了染整過程中同浴染色沾色嚴重、羊毛損傷大、光潔柔軟性差等技術難點;研究改進了染色、剪毛等設備的關鍵裝置;通過紡紗、織造、染整技術集成創新,形成了高檔導濕快干羊毛混紡面料的產業化生產技術,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申請發明專利五項,其中授權一項,申請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兩項;該項目榮獲2013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