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數據智能化如何重振杭州服裝制造業
在3D試衣鏡前一站,身體尺寸數據自動上傳到服裝智能工廠的信息平臺,經大數據分析確定服裝板樣后,最遲12天,你就能收到個性化定制的襯衫、西服等。
位于蕭山女裝園區的這家智能工廠“迪安派登洋服”日前成為杭州52家服裝企業的學習對象。杭州要以它的智能工廠為標桿,用大數據、智能化改造來重振服裝制造業。
據杭州市經信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派登洋服”通過實施個性化定制系統的改造應用后,下單速度提升了10倍,運營成本降了兩成以上,但利潤率卻從改造前的5%提高到了現在的30%,實現了“以單定產”和零庫存。
服裝制造業的互聯網實驗
“迪安派登洋服”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了26年,它為全球40家品牌服裝做OEM(貼牌)加工。
但是國內OEM工廠的行業困境,也波及這家服裝制造業的“老生”。企業負責人陳樂春說,“2008年之前,每件OEM服裝能賺1美元,但2008年之后,這已經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痛點的反面,也是機遇。隨著大數據、云計算、VR、機器人等新技術的介入,傳統服裝制造迎來了春天。馬云曾講過未來經濟發展的“五個新”,其中一個就是“新制造”,它的核心理念就是按需定制,依靠大數據完成顧客到商家、顧客到智能工廠的流程再造。
6年前,陳樂春先后投入數千萬元,把錢全砸進了互聯網電商營銷和柔性智能生產線的改造。
整條生產線中,有一位“聰明”的裁縫機器人,它能做到3分鐘裁剪1件襯衫,6分鐘裁剪1套西裝,而且每件衣服的板樣可以完全不一樣,全程由計算機來完成。
加快線上線下布局
目前,陳樂春的智能工廠已實現了10萬人次的個性化定制。
陳樂春從去年開始正式操盤男裝的個性化定制,這當中的一個“神經中樞”,就是西服襯衫板樣數據庫,錄入了全球多個地區上億條服裝尺寸數據。更重要的是,這個“中樞系統”已經與美國、澳洲和國內主要C2B(即消費者對企業)商家建立了同步個性化訂單自動導入的鏈接。未來,“派登洋服”的個性化定制數據接口還將連接阿里、京東等國內外線上平臺以及全球數十萬家實體零售店和定制店。
“我們的數據庫可以讓其他工廠共享。”陳樂春說,目前國內很多OEM工廠擁有海外提供的海量服裝板樣資源,如果現在能做成一個數據庫,利用C2M(消費者到智能工廠)平臺方式將服裝產品直銷給海外消費者,這將真正促成中國服裝工廠通過互聯網占領國際市場的價值鏈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