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漲價?
從年后開市到3月中旬,國內縫制設備市場出現了一波多年未見的“火爆”行情。一時間,“缺貨”、“斷貨”、“沒貨”成為行業熱詞。躁動之中,生產企業忙著加班加點趕貨,經銷商則在焦急地等米下鍋。與此同時,“漲價”的呼聲響徹行業上下。縫制設備市場到底怎么了?本刊記者對此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力圖揭開此輪火爆行情及漲價風波的真相。
供不應求造成市場“虛火”
業界一致認為,造成這波市場“火爆”行情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短缺。由于近幾年縫制設備市場持續低迷,去年更是跌至冰點,生產企業沒有像往年那樣做大量的庫存,經銷商也普遍沒有在年前備足貨。與此同時,行業長期低迷使企業人員減少、產能萎縮。于是,在年后進入傳統的旺季、市場明顯回暖時,就出現了產品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造成了市場異常火爆的假象。面對我們的采訪,整機企業和經銷商都指出今年旺季市場確實有所復蘇,但總體需求處于正常水平,談不上異常火爆。當然,無論對整機企業還是經銷商來說,產品供不應求總比無人問津、庫存積壓要好。
在這個旺季,有規模優勢、有供應鏈優勢的生產企業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一季度銷售額創下歷史新高。
在這個旺季,整機產品供不應求,零部件也供不應求。而且,零部件的短缺成為了整機產品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缺裝配工)。零部件供不應求同樣是因為多年來市場持續蕭條,生產企業沒有庫存,也沒有備足原材料。
去年以來,部分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使縫制設備零部件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在巨大的成本壓力下,部分零部件的價格開始上調,首當其沖的是電控、機殼和軸類零件,還有紙箱和泡沫等包裝配件,價格漲幅都超過了10%。產品供不應求使零部件一時處于賣方市場,加之原材料確實大幅上漲,因此整機廠對零部件漲價也沒有過多的抱怨。
撲朔迷離的“漲價”真相
令人疑惑的是,這一輪市場行情中整機產品到底有沒有漲價?為什么不漲價?
由于部分零部件價格上調,人工成本也居高不下,整機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一邊是成本持續上漲,一邊是產品供不應求,在此背景下,如果此時順勢上調產品價格,不但無可厚非,而且是理所當然。更何況大多數縫制設備產品長期以來價格一直偏低。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在成本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微信朋友圈里,縫制設備“該不該漲價”的討論在2月中下旬達到了高潮。期間更有“上百家企業集體漲價”的網絡報道流出。那么,縫制設備在這個旺季中真的漲價了嗎?我們為此采訪了一大批整機生產企業,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答案:主流品牌一個都沒有漲價,只有一些小品牌對個別客戶提價。
某骨干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我們采訪時表示,他們在去年底將部分電腦平縫機的價格上調了5%。他同時強調指出,雖然產品價格略有上調,但毛利率卻繼續下降,因為產品價格的漲幅遠沒有生產成本的漲幅大。“今年旺季供不應求時如果漲價,市場也能接受,但我們不敢漲,怕到了淡季經銷商又有壓力”,該負責人如是說。他表示成本上漲的壓力只能靠企業自行消化,比如提升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以及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
某新銳品牌企業負責人說他們的產品表面上沒有漲價,但實際上是漲了:公司調整了產品結構,比如電腦平縫機,停產了部分相對低價的產品,全部做高端產品,相同產量下產值明顯增加。該企業的高端電腦平縫機附加值比較高,定價明顯高于同行水平。由于產品具備強大的技術和品質優勢,毛利率明顯高于同行水平。因此,面對此輪零配件成本上漲,該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沒有感覺到太明顯的壓力。
某特種機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他們的產品沒有漲價,也沒有漲價的計劃。問及原因,該負責人說零部件漲價對特種機生產企業影響不大,他們的電控供應商賀欣和大豪都沒有漲價,而他們的整機產品定價本來就不低。該負責人還分析了此輪行情中的漲價現象,認為漲價的主要是中低端產品,包括整機和零件。他說:“這些企業平時就把格壓得太低了,原材料再這么一漲,他們就吃不消了”。
某小型企業負責人說他們的產品對優質客戶不漲,為了控制成本,改用相對低價的的電控系統,對小客戶則每臺電腦平縫機上調50元。該負責人指出,實際上每年旺季電控都會短缺,因為電控企業要優先保證大客戶的供應,與之合作力度不大的中小整機廠就會缺貨。他說:“零配件漲價的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上漲,今年以來機殼漲價10%以上,紙箱、泡沫等配件價格的漲幅也比較大,一臺電腦平縫機的成本上升了50元以上”。
更多的企業負責人明確指出,今年以來市場行情跟往年相比沒有太大的區別,一時供不應求時因為大家都沒有庫存。他們也都表示企業面對成本上漲的壓力只能硬撐而不敢輕易漲價,因為“誰漲價誰先死”。
好產品才能賣出好價錢
“其實是應該漲價的,因為價格已經長期過低,企業早已無利可圖”。這是接受我們采訪的某骨干企業負責人吐露的心聲,這無疑是廣大整機企業面對成本持續上漲而產品價格不能上調的無奈的現實寫照。
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生產成本的上漲最終會導致產品銷售價格的上漲。可是在縫制設備行業,卻從來都不是這樣的。行業的實際情況是:成本不斷上漲,產品價格卻沒有跟著上漲,甚至還要降價促銷。縫制設備行業的這個怪現象由來已久。造成這個怪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行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了普通產品的產能過剩和產品的同質化日趨嚴重。
實際上,國產縫制設備并不都是便宜貨,星銳、舒普、力佳等品牌的特種機,南邦和杜馬的電腦平縫機、名菱的電子花樣機、錦和的模板機、百聯的自動充絨機、鮑麥克斯和大豪的電控系統等等,在同類產品中都屬于“高價貨”。威士、德業和美機旗下EUROMAC的自動縫制單元相對于傳統縫紉機產品來說則堪稱天價。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這些產品都是相關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高端產品,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本身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因而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不需要賤賣。
前面提到的某新銳品牌企業,得益于近幾年來堅持產品結構調整,研發投產了多個系列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利潤率高的新產品,使得企業不但沒有在行業蕭條時期陷于被動,反而逆勢上揚,脫穎而出。
事實證明,只有加大技術創新,研發市場潛力大的高新產品,才是企業應對當前成本上升的有效辦法。在“價格戰”愈演愈烈的今天,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因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不但無須降價,而且可以提價。
根據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法則,技術落后、成本過高的產品必然被淘汰出局。在原材料漲價和產品價格下降的雙重壓力下,企業增加技改投入,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就顯得更為迫切。不斷研制、投產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差異化產品,是企業突出重圍,決勝市場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