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月我國紡織外貿出口開局良好,外貿回穩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在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全球外貿增長緩慢、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國外貿出口整體平穩回暖,紡織品服裝出口在今年前4個月取得了良好開局。據海關統計,以人民幣計,我國紡織品服裝今年前4個月累計出口5276.5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紡織品出口2281.2億元,增長8.1%。服裝出口2995.3億元,增長2.1%。按美元計價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也增長了2.1%。這是記者近日從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上得到的信息。
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指出,與我國外貿出口的整體情況相比,前4月我國紡織服裝對傳統市場出口增長不是很明顯。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并不穩定,進程緩慢曲折且充滿變數,國際經貿關系復雜,國際經貿格局不斷調整,逆全球化,民粹主義思潮抬頭,外貿回穩勢頭仍然面臨風險和挑戰。但是2017年的總體外部環境將會略好于過去兩年。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紡織出口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新興貿易方式表現活躍。一般貿易、加工貿易、邊境小額貿易均呈下降趨勢,但以旅游貿易、市場采購貿易為主的新興貿易方式逆勢增長,增幅高達75.5%。在出口中所占份額也提升到8.1%,對整體出口形成有效的拉動。二是對主要市場出口降幅均有所收窄。一季度,紡織服裝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出口均呈現小幅下降趨勢,但降幅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收窄。對以上四個國家/地區的出口額分別為95.8億美元、90.9億美元、70億美元和47.5億美元,降幅分別為3.2%、0.75%、6%和1.3%,分別比去年同期收窄了7、0.3、3.9和3.4個百分點。三是民營企業發展充滿活力。一季度,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出口額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分別為4.1%和6.8%。同時,各自出口企業家數同期均有所減少,降幅為4.6%。反觀民營企業,出口額微增0.3%,出口企業家數同比增長6.8%。
會議分析認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在補庫存、人口規模、投資結構和產業鏈條等影響全球貨物貿易增長的主要結構性因素沒有明顯改善前,全球貨物貿易較難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高增長階段。
補庫存周期已接近拐點。從美國看,私人庫存投資對GDP的貢獻率已從2016年二季度的-82.9%提升至四季度的48.1%。從歷史數據看,美國私人庫存投資對GDP的正拉動可持續3~4個季度。今年3月美聯儲加息后,美元指數和原油價格雙跌,表明外界認為美國這輪由補庫存周期帶動的經濟增長后續乏力。隨著2017年下半年可能進入補庫存周期拐點,預計全球進口增速也會有所放緩。
人口紅利面臨長期拐點。據聯合國人口發展基金會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發達國家就業人口總數將減少約0.5億,60歲以上的人口比重會逐年增加。人口紅利下降將使發達國家總產出增速放緩,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下降,繼而拖累全球貨物貿易增長。
高債務水平拖累資本貨物貿易增長步伐。金融危機后,各國政府加大放松銀根、刺激經濟的力度,各國債務水平不斷上升。國際清算銀行報告顯示,經合組織成員國公共和私人債務占GDP的比重上升至265%,較經濟危機前約高出30余個百分點。由于主要發達經濟體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不能無上限擴張,這制約了擴張性財政政策空間及公共部門的投資需求。
產業鏈調整影響貨物貿易規模和結構。當前,全球產業鏈出現結構性調整,國際貿易內生動力受到削弱。隨著部分新興市場制造成本上升和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策略,產業鏈布局從離岸向本土,國際貿易部分轉化為發達經濟體國內貿易。同時,“逆全球化”思潮近期對發達國家經濟政策影響增大,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斷上升,成為國際貿易復蘇進程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