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出海記
中國縫機企業走出去,順應了經濟全球化趨勢。
走出去,是市場的選擇。企業,要立足自身發展規劃與實際情況,立足對市場的研判,量力而為。
走出去的形式是多樣化的:貿易國際化、生產與研發國際化、海外并購等等不一而足。作為紡織服裝加工大國,服裝制造產業集群地散落在全國各地,因此中國本身是一個縫制設備需求大國,而隨著國內市場漸趨飽和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等各項成本的不斷飆升,勞動密集型的服裝加工產業紛紛轉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地區,設備制造商開拓海外市場是必然趨勢。中國縫機的貿易國際化之路早在家用機風靡的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啟,時至今日,飛躍家用機依然是亞非拉美國家部分人工作生活的好伙伴;當然,在中國加入WTO之后,國產縫制機械出口的數量不斷上升,在海外市場中,中國品牌縫紉機的市場接受程度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日益穩定,產品價格不斷下降,主流品牌的工業縫紉機已經參與到與國際一線品牌的競爭中。
隨著制造業產業轉移的歷史浪潮,中國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承接了來自日本、中國臺灣的縫紉機制造產業。如今,人口紅利的消失、制造業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國縫制機械制造產業面臨種種新問題,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將為產業發展提供新機遇。部分行業企業正在嘗試開拓新的海外生產基地,將生產轉移到成本低廉的東南亞、南亞國家。
海外并購,曾經是中國縫機企業試圖改變自身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位置的重要手段。然而,或許只有邁出并購腳步的企業才真正意識到:海外并購是把雙刃劍。企業需要做好充分準備,承擔并購與整合帶來的企業制度、文化層面的多種巨大風險。同時,發達國家對本國技術和知識產權在法律上的保護,讓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想當然的“拿來主義”半路折戟。不過,堅韌聰敏的中國縫機人還是發揮出了國際領先技術對本土產品的引領作用,實現了技術上的消化吸收和協同創新,彌補了產品技術含量低的缺點。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代社會,國際化產業分工將給中國縫機企業帶來新機遇,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