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紡織機械行業發展報告
12月19日,2018年度全國紡織機械行業生產經營工作座談會在成都召開。會議匯聚了行業精尖的專家,共同總結討論2017-2018年紡織及紡機形勢和思路。
首先,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在會上致辭,他表示,2017年對整個紡織機械行業來說是一個豐收年,截止10月底統計,紡機行業全行業產品分類所有產品都比往年銷售情況好,有的產品類別創造了最好的記錄,有些產品突破了新的水平。中國紡機行業這些年在轉型升級,智能制造方面,緊跟著發展趨勢,特別是這兩年在重要領域的試點示范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十九大召開以后,行業信心更足,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后,實現了由數量向質量和效益增長的轉變,和行業發展吻合。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顧平對當前紡機行業經濟運行進行分析,他表示,2017年前三季度,面對綜合成本較高,國際競爭壓力較大的內外環境,紡織行業仍堅持加快推動轉型升級,推動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三品"戰略的有效實施,在國家宏觀穩步向好、中觀動力充足的助推下,紡織行業總體呈現“穩中向好、質效領跑”的特征。
談到紡織機械行業運行情況,顧平指出,2017年1-9月,紡織機械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等經濟指標呈現兩位數的增長,紡機產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紡機行業業績改善明顯。
行業規模:1-9月,紡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48.21億元,同比增長12.64%,比上年同期提升12.38個百分點;資產總額為1061.27億元,同比增長9.19%,比上年同期提升5.3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203.18億元,同比下降3.30%。盈利情況:1-9月,紡機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為67.80億元,同比增長26.21%,虧損企業虧損額為2,62億元,同比下降45.84%;虧損面為12.26%。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9月,紡機行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3.18億元,同比下降3.30%,增速分別低于制造業(4.2%)和紡織工業(6.17%)。
紡織機械行業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2017年1-9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出口累計總額為49.44億美元,同比增長19.55%。其中紡織機械出口23.92億美元,同比增長6.97%;進口25.52億美元,同比增長34.35%。
顧平還對紡紗機械行業運行情況進行分析,他表示,2017年前三季度梳棉機銷售約3410臺,同比增長7.57%并條機銷售約3179臺,同比增長35.28%,其中配自調勻整裝置的銷售數量約1338臺,占總量的42.09%精梳機銷售約955臺,同比增長9.77%粗紗機銷售約1047臺,同比減少4.82%,其中配自動落紗裝置的176臺,約占總量的16.81%;棉紡細紗機銷售約307萬錠,同比增加2.92%,其中長車(配集體落紗裝置)銷售206萬錠,同比增長12.24%,長車所占細紗機總量的比例為67%,集聚紡細紗機主機銷售約148萬錠,占細紗機銷售總量的48.2%,集聚紡共銷售約378萬錠,同比下降10.07%;轉杯紡紗機銷售約34萬頭,同比增長34.30%自動絡商機銷售約454臺,同比增長37.58%。
顧平指出,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環錠紡紗機的增量趨緩,而長車(配集體落紗裝置)銷量穩定增長,表明市場對自動化及減少用工的需求持續加強。新增細紗機主機中集聚紡細紗機占比不斷提高,表明集聚紡紗的紡紗方式和紗線品質已經得到大多數用戶的認可。轉杯紡紗機同比有較大增長,說明客戶更注重設備對原料的適應性,減少紡紗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秘書長徐林對織造機械行業情況進行分析,他表示,2017年前三季度,受國家財政與金融政策調整、原材料價格漲幅增大、下游企業補庫存、織物品種變化、舊機改造淘汰以及國際主要紡機進口市場金融政策恢復穩定等因素的影響,高速劍桿織機、噴水織機、噴氣織機這三類機型的需求均呈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長。
徐林指出,高速劍桿織機,國內主要生產企業共銷售5174臺,同比增長15.36%,增長原因來自于舊機改造升級及織物品種高檔化發展;噴水織機,國內主要生產企業共銷售22000臺左右,同比大幅增長了37.50%,增長原因來自于老機淘汰及織物品種向輕薄與厚重兩端發展噴氣織機,國內主要生產企業共銷售9161臺,同比增長近一倍,達到99.89%,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增幅,主要原因來自于對落后機種的替換、織物品種的高檔化與多樣化、國家環保政策執行力度的加強以及產業用紡織品需求的持續增長。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秘書長叢政對針織機械行業情況做分析,他表示,2017年前三季度,經編機行業內高速經編機表現突出,其他機型總體狀況相對平穩。高速經編機市場在前三季度表現亮眼,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上游原料市場波動異常和下游產品庫存減少,導致經編機用戶企業大量購入機器,另一方面是受環保政策影響,部分地區用高速經編機代替傳統織機;花邊機市場相對穩定,銷量同比稍有下W雙針床經編織物應用范圍的拓展(主要在家紡領域、產業用領域),使該類經編機銷量略有增長多軸向經編機銷量同比略有下降。在經編機出口方面,需要注意出口越南的金額持續增長,已位居第一。據紡機協會統計,經編機2017年前三季度銷量約為3500臺,同比增長17.7%。另據海關統計,同期我國經編機行業出口金額為0.61億美元,同比下降9.3%。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李毅對中國印染機械行業的現狀與發展情況做分析,他表示,2010年,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曾創造了606.03億米的高產記錄;2012年至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年產量下降,但均超過500億米,穩居全球第一;2017年1~9月份,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418.99億米,較2016年同期增長7.11%;2017年1~9月份,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47.20億元,同比增長7.66;實現利潤總額148.48億元,同比增長9.69%。
李毅總結指出,制造質量、工藝適應性和成功率的提高始終是印染機械發展的目標,綠色環保是印染機械發展的主線;數控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將有效提升傳統機械的能力,甚至完全改變運行與操作方式;染化料與印染工藝的進步,將會決定印染工藝的未來,也可能會突然改變印染機械發展的方向;傳統印染設備已經得到充分發展,進入空間不大;數控和智能化技術在印染設備制造領域處于上升階段,發展前景良好,且有不少空白有待填補。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呂洪鋼對化纖機械及非織造布機械行業情況進行分析,他指出,我國非織造布行業的投資呈現較強的周期性,這一周期性必然會在非織機械行業上有所體現。預計2017和2018年將處于投資上升區間,也會為非織造布機械行業提供巨大的成長空聞,2016 年我國非織造布行業投資額306.22億元,增長13.87%,2017年一季度投資同比增速達到 41.81%,三季度同比增速回落到29.27%. 整體上看,前三季度無論是針刺、水刺、紡粘(紡熔)生產線的銷售同比增長都非常明顯,上半年大多數企業都加班加點生產以滿足訂單需求,進入三季度后一些下游用戶非理性的投資沖動得到抑制,訂單增速略有放緩,企業的生產經營出現分化。
呂洪鋼指出,隨著化纖行業的投資回升,國內新上化纖項目增加,化纖機械市場需求明顯上升,與去年同期相比,化纖設備的市場銷量大有好轉。隨著下游化纖市場回暖(滌綸、錦綸生產的開工率可達75%以上),國內化纖企業的投資增加,預計明年化纖機械市場訂單會繼續保持。據不完全統計(不包括出口),前三季度滌綸、錦綸長絲紡絲機出貨量為4450紡位,與去年同期同比增加了41.57%;加彈機銷售約923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9% 2017年前三季度滌綸短纖設備設備訂單(產能)達到49萬,2017年前三季度粘膠設備訂單(產能)已達到110萬噸左右。從各設備生產企業了解的情況看,長絲紡絲機和加彈機需求增大滌綸短纖成套設備市場轉好;粘膠短纖成套設備形成二定新增產能訂單情況良好用戶企業在自動化改造方面力度加大,化纖長絲的自動化落卷、包裝和物流倉儲設備市場較好。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秘書長趙曉剛做了紡機行業國際市場情況簡要分析,他表示,國際市場的需要是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紡織生產國完善自身產業鏈的需要,也是國內紡機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需要。孟加拉紡織工業基本情況,產值占GDP比重超過10%,占工業總產值的40%,占出口創匯的80%,從業人員近400萬,現有紡紗能力約1200萬錠。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產業棉國,紡織工業規模全球第二。創匯占印度總額的27%,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4%,對GDP的貢獻率為3%,從業人口最大的產業3500萬。目前紡紗規模約5500萬錠,未來平均年增錠數約200-250萬錠。而印度本土紡機制造業,除紡紗外,尚無足夠的能力滿足本土產業鏈需求。未來,我們將開拓國際市場,全球戰略布局,重點關注市場,包括,越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伊朗、土耳其、埃塞俄比亞、南美等國家。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作總結發言,他表示,2017年紡織機械行業特征分幾個方面:一是整個行業經濟運行平穩有所增長,在數量、質效 方面都有所提高。二是從2017年整體情況看,紡織機械行業結構調整有明顯進步。三是,行業發展不再追求質量和產品某方面占有率為主,而更加追求技術發展,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四是,行業企業管理整體水平和行業自律能力明顯提高,如行業機械分會成立,圍繞行業深度內容開展工作。2018年還將充滿的變化,行業發展趨勢非常明顯,我們如何保持住中國紡織在全球的優勢?從整個全球經濟發展方向看,我們在改革方面的迫切性越來越高。
下午,紡紗行業、織造行業、針織行業、印染行業、化纖和非織造行業還召開了行業分組會議,就“當前紡織及紡機形勢及面臨問題和解決思路”,“2018年及未來紡織和紡機形勢走勢及應對措施”,“對紡機協會今后各項工作建議”等議題進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