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向高質量發展
1月12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算,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比2016年增長14.2%,不僅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而且創下2012年以來外貿增長新高。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當天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中國外貿回穩向好的基礎不斷鞏固,發展潛力逐步得到釋放,同時中國外貿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預計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質量效益將有所提高。
去年外貿增長更有質量
去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2%。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
黃頌平表示,數據表明去年中國外貿回穩向好的基礎不斷鞏固,發展潛力正逐步得到釋放。去年外貿增速創下2012年以來新高,主要有五大原因:一是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外部需求有所回暖;二是國內經濟穩中向好,為進口增長奠定基礎;三是大宗商品價格同比上漲,推動進口值快速增長;四是“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新興市場開拓有力;五是前兩年外貿增長基數較低,抬高了去年外貿增速。
在外貿增速回升的同時,外貿增長質量更受關注。黃頌平表示,去年,中國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體現在五方面:一是自主發展能力增強,二是貿易伙伴更趨多元化,三是市場主體表現活躍,四是區域發展更加協調,五是產品結構優化。“總體上看,去年我國外貿領域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方式、調結構取得積極進展,進出口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高于進出口增速2.6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56.4%,比2016年提升1.3個百分點;對俄羅斯、波蘭和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分別增長23.9%、23.4%和40.7%,均高于總體增幅;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38.5%,比2016年提升0.4個百分點;西部和中部省市外貿增速分別超過全國增速9.2和4.2個百分點。
今年外貿增長更有亮點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任鴻斌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將加速復蘇,促進外貿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漸顯成效,企業創新能力有所提升,中國外貿增長有利因素多。同時,外貿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外貿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加上2017年基數較高,也將給今年外貿增速造成一定制約。
這樣的苗頭已經存在。數據顯示,2017年外貿增速逐季度放緩,分別為21.3%、17.2%、11.9%和8.6%。此外,2017年12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環比回落0.7。黃頌平認為,這表明2018年一季度中國出口仍將面臨一定壓力。
在貿易保護主義籠罩下,中美經貿備受關注。對此,黃頌平表示,2017年,中國對美進、出口總值同比分別增長17.3%和14.5%,貿易總額同比增長15.2%。“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我們希望中美繼續深化經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繁榮。”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開啟經貿強國建設新征程,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自由貿易港建設提速,自貿區商簽進入“大豐收年”,2018年,中國外貿將呈現更多亮點。
任鴻斌表示,今年中國將系統性加速貿易強國建設,著力推進“五個優化”“五個轉變”,加快“三項建設”步伐,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繼續實施積極的進口政策,大力推進貿易便利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貿易發展進入了新格局,貿易和投資、內貿和外貿、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更加緊密融合,外貿發展需要加速擴大服務業開放,加速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