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驅動力支撐新周期,龍頭配置正當時——縫制機械行業深度研究
縫制機械行業歷經兩次產業轉移,目前我國年產量全球第一。
1)縫制機械行業的主要產品是縫紉機,上游是電機、電控、生鐵等原材料,下游是紡織服裝、鞋帽、玩具等行業。
2)縫制機械行業經歷了兩次產業轉移:首先是上世紀70年代基本完成的由縫紉機發源地歐美向日韓臺等國家和地區轉移,隨后由日韓臺向中國大陸轉移。我國目前縫制機械年產量占全球70%以上。
日本企業主導高端縫制機械市場,我國行業大而不強。
1)我國目前年產各類縫制機械設備超過1300 萬臺套,產品出口到全球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最大的縫制機械生產地。我國目前行業群聚化現象明顯,形成了浙江等六大縫制機械產業集群,其中浙江是最主要省份。
2)日本的重機、兄弟等品牌主導我國縫制機械高端市場,我國企業數量多,集中度提升仍有很大空間,且產品定位中低端,與國外巨頭形成差異化競爭。
四大驅動力支撐新周期,龍頭企業直接受益。
1)產業轉移:下游紡織服裝行業受成本和技術驅動,不斷向成本更低、政策更優惠的南亞、東南亞等地區轉移。我國抓住機遇,主導此次產業轉移,龍頭企業出口比例保持高位。
2)周期回暖:下游紡織服裝行業和縫制機械行業增速都具有周期性,且關聯程度較高。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增速處于歷史低位,且企業數和存貨出清,行業CPI有抬頭的趨勢,未來行業回暖,企業資本開支利好縫制機械龍頭企業。
3)自動化升級:由消費升級帶動的紡織服裝行業小批量多批次的全新生產模式,疊加工業4.0的要求,去人工化成為行業趨勢。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目前自動化程度低,自動化升級空間大。同時我國縫制機械龍頭企業通過并購等方式高效切入縫制自動化市場,突破高端自動化設備和裁床領域,有望在全球高端產品領域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4)集中度提升:縫制機械經歷了從供不應求到產能過剩的階段,行業增速放緩,疊加供給側改革對原材料成本和行業本身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行業供給側結構發生變化,中小企業出清,產能向龍頭企業集中。
投資機會與標的推薦。杰克股份:公司是行業的絕對龍頭,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公司2017年Q1/Q2/Q3的單季度營收增速達37.50%/49.10%/60.46%,超越行業增長。公司定位高端同時兼顧中低端,新產品在高端自動化領域有所突破。同時公司縱向并購浙江眾邦,橫向并購德意三家公司,有效提高成本控制能力,高效切入歐美市場。與日本重機、兄弟等國際巨頭對標,杰克股份營收規模仍有至少三倍提升空間,我們認為杰克股份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風險提示:下游服裝產業出現衰退,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受阻,國際巨頭進行價格戰,縫制機械高端設備普及速率不達預期,縫制機械更新不達預期,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