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德利:專注制衣智能化
- 蘇州翰德利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歐合作的高新技術企。公司致力于自主研發和生產服裝自動智能縫制單元,尤其專注“二褲”(牛仔褲和西褲)、“二衣”(襯衫和T恤)自動縫制技術和設備研究制造,同時可為服裝企業提供自動化快速定制服務。主要服務于全球中高端制衣品牌及工廠,在縫紉技術領域向客戶提供高效、節能、創新的解決方案。
資深工程師領銜“賣項目”
翰德利經歷了初創階段的摸索,如今已取得了銷售業績上的突破,同時實現了銷售模式上的創新。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翰德利全年銷售額達屢創新高,銷量比2016年翻了好幾番。目前,公司90%以上的產品出口到東南亞、南亞、非洲、南美洲的國家,2017年出口銷量在行業企業排名中處于第26位。翰德利不僅采用歐洲技術,在銷售上也融合了國際化元素。在歐洲、斯里蘭卡、越南等地,都有國外的銷售人員為公司服務。人員的本地化使得翰德利品牌在海外市場上更接地氣。2017年,孟加拉新設立的一家服裝加工廠采購了翰德利幾十條生產線的自動化設備,采購周期為一年,截至記者采訪的3月份,翰德利的吳江工廠依然在加班加點趕訂單。越南的一家牛仔制衣廠通過設備的自動化升級,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以自動貼袋機為例,使用該設備后生產效率比原來提升了50%,同時節省了人力,該工廠此后不斷地回購翰德利設備。
據翰德利總經理蔣敏強介紹,翰德利的自動化設備走俏市場,得益于公司銷售團隊“賣項目”的模式。“為服裝加工廠提供整條生產線效率優化的方案,包括自動化設備的配置、生產工藝流程的重新規劃或者優化等等,也包括生產線上某道生產工序的簡化以及自動化設備的個性化改造。”隨著整機制造商競爭的日趨白熱化,提供類似“賣項目”銷售模式的廠商也不在少數,而翰德利在這方面擁有別具一格的特點。在一眾做自動化設備并提供優質售后服務的廠商中做出閃光點,需要有過硬的資源來支撐。翰德利的優質資源就是人才——銷售團隊由行業資深工程師約翰和蔣敏強領銜。約翰曾是歐洲一家先進自動化設備制造商的資深工程師,在與縫制設備打交道的30年里,約翰對行業的感情與日俱增,在技術方面不斷精進。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如今,曾是行業資深媒體人的蔣敏強見證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過程,對縫制技術的癡迷讓他走上了工程師的道路,并在對國內外縫制設備制造商的采訪中積累了寬廣的技術視野。銷售團隊由兩位深刻理解自動化設備的資深工程師擔綱,更能讓用戶切實了解自動化設備研發與改進的底層邏輯,從技術和服務上全面滿足用戶不斷更新的需求。
歐洲技術,智造未來
翰德利對供應商都會進行高標準的遴選,經過細致甄別和全面考察后,確定西門子、SMC、歐姆龍、大豪、賀欣等作為核心供應商,以確保整機質量。據了解,翰德利與單項冠軍企業大豪公司的合作在連續性方面成效顯著,經過長時間的溝通,雙方的配合度有了明顯提升。
在生產現場,工廠根據5S要求進行管理。每件成品都要經過多道檢驗、嚴格把控,最后一道檢驗則是由約翰親自操刀,確保產品質量處于較高水平。由于自動化設備對服務的要求較高,而翰德利的產品多數銷往國外,因此公司在越南和孟加拉設立了分公司,由專業的售后服務人員常駐。安裝培訓是標配,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通過視頻溝通仍然解決不了問題,就會派售后人員去生產現場,為用戶排除故障。
最值得翰德利團隊驕傲的,是公司在技術上繼承了歐洲的先進性,在制造上融合了中國的低成本和全產業鏈配套的優勢。綜合來看,翰德利的產品技術上已經達到目前世界上的先進水平,產品性能穩定質量有保障,價格則低于國外同類產品,因此,翰德利征服國內外用戶的無疑就是優越的性價比。然而今日的局面來之不易。自2013年成立以來,翰德利遇到過所有初創型科技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其中,資金短缺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最大桎梏。直到2015年,翰德利被浙江美機縫紉機有限公司收購,才終于獲得了充足的資金支持。談及過往,蔣敏強頗多感慨:“做企業沒有捷徑可走,尤其是高科技企業,需要一段時間作為培育期。跟美機達成合作成功地加速了翰德利的發展。”
“約翰帶來的是技術和視野。”蔣敏強告訴記者,公司的研發工程師在與國外技術人員頻繁交流中,真正地了解先進技術,并實現技術融合,而非簡單的仿制。在互動過程中,翰德利的研發人員才了解到,歐洲縫制設備的設計與研發擁有自身特點——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因此在新產品開發的時候定位更加精準。“通過歐洲的經驗,我們可以了解全球范圍內行業技術的發展狀況,同時,助推公司的產品研發與迭代。”
目前,翰德利已經實現了與蘇州大學自動化學院的合作,美機公司也與東華大學達成產學研合作。翰德利已經是蘇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同時正在申請“蘇州市技術中心”稱號。
當機器代人成為服裝加工產業的必然趨勢,占領技術高地的自動化設備制造商便具有了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足夠籌碼。光有自動化還遠遠不夠,隨著服裝產業的進一步升級,縫制設備產業也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翰德利將在原先的自動化設備基礎上,加送料和收料裝置,提升自動化水平,同時添加wifi功能,在抓取料、視覺識別等領域運用智能化手段。“設備的全自動化、生產線之間的串聯、一人多機再到無人化工廠,都要依靠智能化設備去實現。”蔣敏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