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灣區經濟“兩條腿”走路 推進試驗區建設
- 作為全省唯一、全國少有的同時擁有臺州灣、三門灣、樂清灣三個灣區的城市,臺州正大力推進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建設。本報今起推出“灣區經濟”欄目,走進玉環、溫嶺、路橋、椒江、臨海、三門等沿海縣(市、區),記錄各地加快灣區建設的所見所聞,從產業集群角度,介紹產業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臺州,東瀕東海,海岸線在浙江省的比例占了將近三分之一,這座居山面海的城市,向海而生,依港而興。一直以來,臺州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以“大灣區”建設為契機,先行開展灣區經濟發展探索實踐,創新優化大灣區體制機制,加快實施灣區重大項目,“一體兩翼”的臺州灣區大平臺逐步形成,現代化港灣新城建設全面推進。
“一體兩翼、三帶四區”,是臺州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的總體發展格局。作為臺州灣區經濟發展的核心,臺州高新區、頭門港經濟開發區、玉環對臺經貿合作區、三門海洋經濟示范區等國家級重大產業平臺屹立其中,這些產業平臺之間分工明確,錯位發展,高效協同,正在逐步推動臺州灣區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臺州灣區產業分布鮮明,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臺州灣區經濟的一大特色就是根據產業、資源和地域特色的不同,集聚區、北部濱海新區、南部濱海新區、頭門港新區等沿海重大區塊已形成了明顯的產業特色。
記者從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了解到,臺州灣內的臺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打造汽車制造基地、高端裝備生產基地、無人機通用航空設備制造基地,而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大力發展汽車、醫藥、能源、裝備制造、物流等產業,加快推進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
一直以來,北部灣區內的三門東部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立足當地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積極培育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橡膠、機電、汽摩配、日用休閑、戶外裝備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動農漁業全產業鏈發展。
南部灣區的主體在玉環,玉環坐擁樂清灣、漩門灣,面海而生、依灣而建、憑海而興,擁有堅實的工業基礎、獨特的海灣資源、良好的港口條件。如今,它們正著力推進浙東南高端特種船舶制造基地、臺灣特色產品展銷基地等建設。
產業是支撐灣區發展的一大引擎,而產業集聚是灣區經濟發展的關鍵。目前,臺州灣區經濟的支柱產業大多數是在臺州的傳統產業,本就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現在通過產業園試圖打造全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
立足臺州本土傳統產業,著力打造全產業鏈
驅車沿著東方大道,一路向東,是路橋濱海區塊,該區塊東邊是金屬再生基地,而北邊是吉利主廠區和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
據了解,汽車產業是臺州制造的代表性行業,已被列入臺州“十三五”時期七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進行培育。隨著吉利V項目的建成和小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一批世界500強以及國內知名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紛紛落戶汽配園區。
“汽車這個產業,目前以吉利、吉奧等重點企業為龍頭,以汽車新能源產業為主導,借助臺州灣區打造以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形成一個上規模、上層級的汽車產業集群,會有更多的‘臺州制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走向全國,奔向世界。”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汪維柏說。
目前我市有40多萬個市場主體,10多萬家企業,7萬多家制造業企業,絕大部分屬于傳統產業,形成了醫藥化工、汽車、模具、泵與電機、鞋業、橡膠塑料制品、智能馬桶、縫制設備等傳統制造產業。這些產業的制造水平、市場占有率在國內都處于領先水平,但規模不大,基本以“低小散”企業為主。
為了實現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臺州各大灣區根據本土的特色產業,在灣區內設立傳統產業生產基地,金屬資源再生產業基地、臺州濱海汽車基地、臨海醫化產業提升區、智能馬桶生產基地、橡膠產業園項目……讓傳統產業重新迸發新活力。
根據灣區特色,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新興產業
“傳統產業是臺州民營經濟的基礎,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產業大多是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此我們將瞄向產品具有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希望通過引入新興產業更好的促進灣區發展。”汪維柏告訴記者。
2016年5月26日,臺州與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在杭州成功簽約,雙方共同在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打造航天科技臺州彩虹無人機生產基地,就此翻開臺州航空產業從無到有的新篇章。
2016年6月16日,北航與臺州攜手,總投資120億元的北航通用產業園項目落戶臺州,臺州與北京北航天宇長鷹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北航投資有限公司簽訂項目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無人機等飛行器產業鏈發展。
2017年11月13日,我國首個由科研院校與地方合作的大型無人機——“天鷹”在臺州總裝下線。
這是臺州灣區新興產業經濟的一個“縮影”。2016年8月,玉環引進晶科光伏產業園項目,該項目不單單是引回了一個企業,更是為玉環帶回了一個新興產業,該產業園的進駐對優化玉環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起到了重要作用。
立足臺州灣區特色,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新產業,在臺州各大灣區均有諸如此類的案例,中車配套產業園引進高鐵核心零部件企業,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發展新能源動力電池、氫能和新型建材等產業……
記者了解到,這些高端產業項目的相繼引入,以及相關產業鏈的“補鏈”“強鏈”“擴鏈”,共同促進了主導產業的進一步集聚和提升,成為驅動臺州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同時,這些“高大上”的項目也并非“無中生有”,一直以來,臺州制造業發達,電機、模具等主打產業都是通航領域不可或缺的配套環節,夯實的特色產業基礎為新產業的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這些新興產業項目也將直接或間接與當地傳統制造業產生了新的關聯,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邁進。
如今,吉利V汽車、南洋科技新材料產業園、航天科技彩虹無人機、中國聯塑臺州基地、吉奧控股新能源汽車、北航長鷹通航產業園……涵蓋了“海陸空”的主導產業,正逐漸引導臺州產業優化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