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為何成為制造企業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 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說,生產過程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這其中,每條生產線的安排,每道工序的把控,那都是相當重要,尤其是對于工序管理,隨著人們對物質生活水平的高要求,更是要求產品的每道工序必須把控到位,以確保產品的質量,這時候,通過信息化手段高效工序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 可應對短交貨期要求;
- 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中間品的庫存浪費;
- 減少生產結束后的中間品的安全庫存量;
- 改善資金流通,消減不良庫存。
為什么多品種、小批量、短生命周期及短交貨期是制造業面臨的困境?
如果單單只是短交貨期,企業可以通過大量庫存就可以解決。然而當企業采用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模式時,庫存將涉及許多方面,特別是小批量時,產品需要的時間比較分散。為了防止因庫存量不足而產生的機會損失,產品的安全庫存量往往比較高,因此企業總體的庫存水平也非常高。另一方面,由于產品短的生命周期,這些大量的庫存可能一瞬間就會成為不良庫存。
由于物流商和銷售商都不想盡量持有庫存,從而要求工廠交貨時間要短。但“多品種、小批量”的產品在短時間交貨是很不容易。
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時,會增加生產上的(切換)時間,同時還增加了物料管理的難度。由于產品不同,工序不同,交貨期短,當工序為最后一道工序時,為了滿足交貨期可以很容易判斷從哪個產品開始生產,但是對于中間工序而言就不容易判斷從哪里開始生產。
很多企業期望通過增加庫存來解決所面臨的困境。如果僅增加庫存就可以解決嗎?殊不知增加庫存會造成庫存積壓,惡化資金流通,并發生不良庫存,陷入“減少庫存量將遲延交貨期,增加庫存則產生不良庫存”尷尬困境。
那要如何面對這種困境呢?增加產能?義務加班?也許可以臨時解決,但是長期這么做會使企業增加經營成本,員工感到疲憊不堪。
到底怎樣才能解決“制造業所面臨的困境”?
對于多品種、小批量、短生命周期、短交貨期的生產模式,縮短制造提前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這是因為:
前面已經講過,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模式會增加生產過程中的(切換)時間,物料數量以及工序數量。同時,由于短交貨期,所有訂單的交貨期都沒有余裕,從而銷售人員都在催促車間“快生產”。由于所有訂單交貨期都緊急,選擇哪個訂單優先生產的判斷也是非常困難的。
1、“選擇優先生產”的判斷讓現場來做,結果會怎么樣呢?
也許可以通過選擇相同類型的訂單一起生產,減少工序之間的切換時間,從而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縮短制造提前期,但也可能會發生“重要的物品沒有生產,而不重要的物品卻在大量生產”,結果造成大量訂單脫期。
2、如果讓銷售人員來判斷,那么每個銷售人員都想自己的訂單優先生產。因此,車間常常會優先生產“嗓門大”的銷售人員的訂單,這并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判斷方法。另外,如果一個訂單以“特級”優先,可能會造成其它訂單延期很長時間,甚至造成所有訂單交貨期延遲。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并不是車間“無能”,而是“視野狹隘”造成的,即工廠的信息提供不完全,工廠要優先什么,對策是什么,這些都沒有給予車間充分的信息,不管車間有多么聰明的計劃員,也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反過來,為了做出正確的判斷,有必要將正確、完整的信息,在合適的時間提供給合適的人。而APS就是實現這樣功能的有力武器
APS是一種基于供應鏈管理和約束理論的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它涵蓋大量的數學模型、優化及模擬技術,為復雜的生產和供應問題提供最優化的解決方案。APS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呢?
1、可獲得質量好的生產計劃
對于APS,當輸入合適的數據,借助合適的算法就可以獲得質量好的生產計劃,比如:
(1)提高制造效率
(2)縮短制造提前期
(3)降低庫存
(4)提高準時交貨率
2、抽象并傳承手工排程經驗,降低因人才流動所帶來的技術風險,現在很多制造企業都把生產計劃的制定交付給經驗豐富的計劃人員,這樣可能會存在如下風險:
(1)該計劃人員休息時,生產計劃制定受到一定影響;
(2)該計劃人員接近退休時間時,需重新培養計劃人員;
(3)容易受到“嗓門大”的銷售人員的影響;
(4)不能驗證計劃的有效性。
通過APS強大的排程規則和靈活的排程參數設置,將計劃人員的手工排程經驗進行整理、提煉,并抽象為相應的自動化排程規則,一方面使得計劃人員的手工排程經驗得以保留和傳承,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發揮自動化排程速度快,全局優化程度高,處理復雜問題能力強的特點。
3、高速生成排程計劃
與手工排程相比,APS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生成計劃;同時還可以與其它系統集成,如ERP、MES等,構建制造企業整體化解決方案。
4、為生產改進提供方向
通過APS,可正確預見不遠未來的制造狀態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可進行模擬排程,what-if分析,即如果采用什么樣的對策就可得到什么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