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江蘇縫機:聯領智能
順應下游服裝企業轉型升級的趨勢,百聯初創時以服裝生產管理類軟件切入市場,開發了基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數據信息采集系統,幫助用戶從粗放式經營向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為其提高生產、管理效率提供了助力。
這期間,百聯從軟件代理商轉變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產品開發能力的供應商。
2011年,常熟市百聯自動機械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涉足服裝機械類產品。
此前,公司在與波司登的合作過程中,通過深入研究羽絨填充工藝,于國內同行中率先開發出基于流量法的自動充絨機,改變了傳統的手工充絨模式、革新了羽絨填充工藝。
2012年,百聯開發的基于稱重法的自動充絨機正式推向市場,由此開啟了國內羽絨制品企業的自動化充絨新時代。
從2007年到2017年,自動化成為用戶企業改造、升級生產的主流方向。百聯以“自動化創造價值”為理念、以“做世界上最好的充絨機”為愿景, 緊跟下游用戶企業的需求,不斷投入技術力量,在充填設備方面持續推陳出新,并加大服務力量,提升了企業的服務能力。
多年來,從流量法機型,到加載了自動稱重模塊的二代機型,再到以 818B為代表的高性能機型以及更具有創新性的 X 系列模塊化機型,百 聯產品的性能技術不斷增強、幫助用戶創造價值 的能力不斷提升;
從充絨機到充棉機,再到絨棉 一體化家紡填充設備,百聯的機型不斷豐富、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順應國內、國際的產業轉移趨勢,百聯的業務活動范圍跨越了4大洲、遍及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余個城市。
在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百聯在纖維填充領域持續耕耘了十余年。在這段時間內,公司完成了“從0到1”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了百聯品牌與自動充絨機在用戶認知層面的緊密關聯,并持續鞏固了自身在纖維填充這一細分領域的領先地位。
2016年,百聯實施了股份制改造,更名為江蘇聯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新三板”的掛牌上市。
2017年11月,聯領智能投資1.8億元的 “新建智能自動化機械生產項目”奠基開工。經過近 一年的建設,該生產基地即將竣工。
按照計劃,新基地將于2019年1月投入使用,項目設定產能為年產6000臺(套)智能自動化機械設備。
這是公司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技術融合,以智能化、網絡 化、集成化技術為基礎,發力智能裝備應用領域的 戰略舉措。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不變,公司仍秉持如履薄冰的態度,圍繞“專注于羽絨服企業的智能制造”這一定位,以“讓生產更輕松”為企業研發與運營方向、以“讓生活更美好”為企業管理與文化建設的目標,不斷推進自身發展為世界認可、客戶滿意、員工熱愛的優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