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需求,推進升級,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2018年工業縫制機械電子電控行業發展解析(一)
- 2018年,我國工業縫制機械電子電控行業(以下簡稱行業)繼續深度發掘并融合終端客戶需求,堅持創新驅動,全力推進產品數控化、智能化升級,有效的引領和支撐了縫制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實現了行業整體高水平發展。
1 解析年度數據,全年發展穩中有升
根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電子電控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統計和測算,行業2018年完成總銷售約32億元,累計生產各類縫紉機電控系統約650萬套(含外資企業在華產量,下同),其中平縫機控制器約430萬套(含厚料平縫控制器),包縫機伺服控制器約100萬套,刺繡機控制系統約3.5萬套,繃縫機伺服控制器約25萬套,羅拉車控制器約22萬套,多軸特種縫制設備控制器約30萬套,詳見表1。
注:以上數據含自產自用型電控產品數據。
進出口方面,2018年行業出口約30萬套(不含配套在整機里成套出口情況),基本與上年持平,全年出口額約0.2億美元。
經濟效益方面,根據協會調研數據測算,2018年,行業工縫電控產品銷售利潤率約為16.6%,其中縫紉機電控產品(不包含刺繡機、縫制單元數控系統)利潤率約為7.3%。
年內行業科研體系進一步完善,行業新增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大豪),4家企業具備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資質,1家企業具備省級企業研究院資質,10余家企業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根據抽樣測算,全年行業科研總投入約占總銷售收入的7.5%。
行業科研人員約占員工總數的15.3%,碩士以上學位人員占研發人員總數的21.6%,科研人員年平均工資約12萬。
產品及技術智能化升級進展成效明顯,全年圍繞新型數控系統、累計申報發明專利數十項,新獲中國輕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行業及地方各級科技獎勵多項。詳見表2。
2 需求持續旺盛,產銷量值大幅增長
2018年,市場保持旺盛需求,行業產量、銷總量同比繼續大幅增長,據協會電控專委會統計顯示,全年行業累計生產各類工縫控制系統650萬套,同比增長約34%;隨著需求的增長,琦星、大豪等多家骨干企業規模及從業人員增長明顯,行業產能同步擴大,全年產品供應及銷售基本平衡。
全年行業利潤總額保持小幅增長,但受刺繡機控制系統等高附加值產品需求下降的影響,整體呈現結構性調整,行業平均利潤率16.6%,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工業縫紉機控制系統利潤率7.3%,同比基本持平,詳見圖1。
圖1 歷年工業縫紉機控制系統利潤率
3 產品加速迭代、智能化升級進展明顯
2018年,終端客戶市場設備換代需求持續釋放,旺盛的市場需求持續刺激各類縫機電控產品沿自動化、智能化方面不斷升級。
包、繃縫控制器方面,直驅伺服控制已基本完成了對分體式控制產品及技術的替代,相應的直驅伺服控制產品占比已超過95%。然而受縫料感應技術穩定性及用戶使用習慣等因素影響,全自動包縫產品占比相比往年始終未有明顯上升,其市場占比由上年的20%下降至15%左右。
在厚料及鞋帽箱包類縫機控制領域,愈演愈烈的產業外遷和人力成本上升,使得制鞋及箱包企業對縫機設備產品升級需求更為迫切,年內羅拉車數字控制器市場需求激增80%以上,達到22萬套。
在自動、高效、智能為主線的市場需求導向下,以花樣機、模板機、貼袋機等為代表的多軸縫制設備控制系統繼續延續去年的良好勢頭,整體增長超過了30%,融合了步進閉環控制系統、運動控制驅動系統、伺服控制系統于一體的新型數控產品基本成為了行業的主流,在套接、釘扣領域,一體型數控系統已占比達50%。
常規產品之外,以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為核心的增值服務也已逐漸成為行業重要業務模塊,年內,繼縫制設備遠程運維平臺之后,大豪公司啟動了大豪工縫服務云創建,并成功上線APP應用,鮑麥克斯、標準等聯合廣東宜通世紀等專業通訊企業,先后啟動了多個智慧縫制車間改進項目,MES系統與工業縫制控制系統融合進入了實質性產業化的階段,行業加速向服務制造轉型。
圖2 2018行業產品結構示意圖
4 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內部治理有序推進
隨著需求的激增,縫機電控領域受到越來越多企業及資本的關注,市場競爭明顯加劇。受此影響,年內常規縫機產品整體價格繼續下探,統計顯示,單軸電控系統價格平均下降幅度超過了10%,多軸控制系統價格整體降幅也超過5%,盡管市場需求旺盛,局部階段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現象,然而行業利潤率始終未能同步擴大。
然而在經歷了各種競爭的洗禮之后,競爭也使得行業表現出了蓬勃的發展活力。一方面市場資源持續向主流企業聚焦,各細分產品領域優勢企業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持續擴大,競爭優勢更加突出;另一方面行業秩序進一步規范,各類仿制及盜版產品,在正品強有力的沖擊下,市場日益萎縮,困擾行業多年的知識產權問題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根據抽樣測算,全年行業科研總投入約占總銷售收入的7.5%,同比增長15%,行業創新驅動成效顯著,年內2專利榮獲國家專利優秀獎項,5項專利榮獲行業專利獎,行業科研體系進一步完善,大豪率先成為國家級技術中心,滬龍獲批建立浙江省級企業研究院,行業科研體系實現質的突破。
行業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大豪、鮑麥克斯、琦星等行業領軍企業通過建立海外辦事處、成立海外售前、售后服務團隊、簽約或授權特約服務中心等形式進一步完善了全球化服務網絡,其中僅鮑麥克斯服務中心已超過700家。速普等中小公司則通過增設服務直通車,加強服務頻次和覆蓋范圍,有效提升了自身售后服務機動能力;山龍公司通過采用客服人員積分制度,提高客服的積極性和維修的時效性等模式對客服體系進行了有效改善。
年內,各企業在圍繞自身發展定位及目標方面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機制的探索創新持續深入??傮w來看,在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行業整體表現出與時俱進的強勁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