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界看得清楚:啊!5G,你不僅比4G多1G!
- 縱觀全球移動通信技術發展進程,我們會發現十年一個周期的代際更迭。從上世紀80 年代以來,移動通信以每十年一個周期的進度經歷了從1G到4G 的變遷。如今,十年一遇的代際升級再次來臨,5G將開啟大帶寬與多連接、低時延的萬物智聯新時代。
1G源自1984 年,基于模擬蜂窩技術開創了移動通信時代。1990 年開始,2G憑借GSM 和cdmaOne兩大技術標準,帶領全球進入數字通信時代;2000 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將WCDMA、CDMA2000、TD-SCDMA 以及WiMAX確定為3G的四大無線通信標準;2010 年,TDD-LTE 和FDD-LTE 兩種制式下的4G 技術開始成熟并大規模商用,智能手機和信息消費的大規模增多,移動通信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突出。4G的確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滿足了人們對微信視頻通話,抖音短視頻分享,高德車載導航,愛奇藝高清視頻播放等移動通信網速需求。但是,未來,我們每個家庭平均將擁有數十臺智能終端,每平方公里將有百萬級智能終端接入網絡,加之智能制造、車聯網、遠程醫療等產業界對高低時延的渴望,4G已經無法勝任。
為了應對未來移動數據流量爆炸式的增長、海量的設備連接、不斷涌現的各類超低時延新業務和新場景,5G技術應運而生,5G的研發也瞬間成為各大國家和組織、各電信運營商及設備商的重要任務。
中國高度重視5G戰略發展,國家層面不斷地大力推進5G技術、標準和產業發展。例如:在網絡強國、制造強國、“十三五”規劃、信息化發展戰略等戰略規劃中,均對推動5G發展做出了明確部署。《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積極推進5G發展并啟動5G商用;《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更是強調,要積極開展5G技術研發、標準和產業化布局,2020年取得突破性進展,202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
發改委、科技部和工信部于2013年2月支持產業界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與國際同步全面開展5G研發。與此同時,科技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和863計劃積極部署5G研發課題,大力度支持5G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尤其是,科技部在2017年7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的提出,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首先就要打造智能化網絡基礎設,加快布局實時協同人工智能的5G增強技術研發及應用,建設面向空間協同人工智能的高精度導航定位網絡,加強智能感知物聯網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設施建設,發展支撐智能化的工業互聯網、面向無人駕駛的車聯網等,研究智能化網絡安全架構。加快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推進天基信息網、未來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的全面融合。
5G技術是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它不僅僅可以帶來大眾良好的移動互聯網體驗,還將成為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政務、智慧城市以及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支撐。因此,5G被視為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的“基礎設施”,也因此中美都在力爭成為5G的領導者,期望自己能夠主導新一代移動通信的國際標準。隨著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局勢不斷升級,從大豆到智能手機、汽車等產品都已經受到嚴重影響,但5G可能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發生貿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4G改變生活,5G改變的不只是社會,還有國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