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放緩,行業步入階段性調整——2019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運行概況(三)
- 在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引領下,協會適時研究發布《關于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意見》,骨干企業紛紛聚焦高質量發展,貫徹“三品”戰略,加快技術創新和新動能培育,行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高質量發展成效持續顯現。
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入推進
01 創新發展深入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創新交流面不斷擴大。截止到2019年底,行業共有國家級、省級及省級以下政府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近50余家,規上企業科研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達14.49%,行業科研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4.74%,同比增長10.3%;行業在各專業領域舉行4 次技術交流研討,與服裝、家紡等下游行業舉行5次技術交流和產業對接活動。從展會新產品展示和專利申請主體信息來看,中小企業主導的差異化創新、微創新活動明顯增多,創新企業數量同比增長超過10%。
創新成果增多,市場拉動作用增強。2019年行業公告發明專利1920項,雖然同比下降3.96%,但發明占全部專利的比重比上年末繼續提升約3個百分點;CISMA2019共評選出智慧縫制主題示范產品62項,技術水平、新品數量均明顯超過CISMA2017,行業企業共有近18個科技項目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舒普、智谷、奧拓美盛、元一、名菱、翔科、杜馬、凌志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在新產品拉動下實現產銷20%以上的逆勢增長,新產品銷售占企業銷售比重超過30%。
02 結構調整加快
合資合作持續推進,集中度不斷提升。2019年行業格局持續分化,企業合資合作持續推進,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如,順發、大森合資成立尼森公司研制裁床;杰克參股嘉興新亞和公司,與上海歐洛特合資成立浙江衣科達公司;美機與重機、勝家開展生產及品牌運營合作;大豪與澳大利亞WILCOM成立合資公司等。據統計顯示,2019年行業規上企業數量增長8家,產銷規模超越6億元的整機企業增加2家,行業前20強骨干整機企業銷售收入占百家整機比重達78.5%,較上年繼續提升近1個百分點。
產品結構持續調整,技術升級加快。普通產品占比下降,智能平縫機、智能包縫機、自動類特種機及縫制單元類高附技術加值設備企穩增長,占比提高約10%。如,多軸步進控制智能平縫機產量比上年增長473%,自動縫制單元產品同比增長45%,電子花樣機同比增長15.7%,高速、帶刺繡裝置的高附加值刺繡機同比增長約15%,自動裁床、拉布機及吊掛輸送設備產量增長3%,在下游應用面持續擴大;工業機出口均價增長5.23%,縫前縫后設備出口均價增長26.58%。
03 智能轉型提速
智能化產品比重加大,服務軟實力提升。據統計測算,電控類縫制設備產品占比已經達到92%,電腦平縫機占平縫機總產量的比重由上年的80%提升到85%;各類特種、專用的智能縫制單元設備品種增加約30%,智能化縫制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約25%;行業智慧工廠管理系統及云平臺的研發企業增長到近14家,部分企業利用工業物聯網建立“智慧縫制共享工場”,推動縫制設備企業由單一的設備提供商向制造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智能制造不斷推進。2019年企業繼續通過引進自動生產加工流水線、多功能加工中心、機械手等方式,加大投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整機企業如,寶宇投資數百萬引進先進的自動涂裝流水線,鐠美科投入上千萬引進涂裝、拋丸除銹及五面體加工線;零部件企業如,德鷹投資五千萬引進上百臺五軸自動加工中心,組建旋梭智能加工流水線,進一步提升加工自動化和生產效率。
04 增長質量改善
推進技術改造,產品質量提升。行業重點零部件調研和質量提升工作持續推進,骨干整機企業的產品質量提升工作已形成常態化機制,杰克、舒普、匯寶、瑪雅等骨干企業均投資上千萬元進行生產線技術改造,德鷹、祥瑞、凱斯等近20余家骨干零部件企業投資數百萬繼續引進先進智能加工裝備等。從骨干整機企業2019年質量工作總結反饋信息來看,零部件合格率、整機出廠合格率等指標相比上年大幅提升15%。
成本有效管控,效率持續提升。企業發展更加注重提升經營質量與效率。據統計顯示,2019年行業營業成本下降12.43%,成本費用下降10.95%,百元營業收入成本減少0.57元,銷售費用下降5%,規上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2.27%。效率有所提升,規上企業總資產周轉率同比提高1.07%,流動資產周轉率同比提高1.52%,產成品周轉率同比提高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