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青年企業家:杰克邱楊友
我是2002年進入杰克公司的,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求職時的想法很簡單,沒有想過具體要進入哪個行業、哪個企業,只是單純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想找一份符合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希望先有一個起點,把工作做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就進入了杰克開始做外貿。
杰克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多年來未曾變更,所以也沒有對比。在杰克,從單一的職業發展到現在的多元化,十幾年我對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經歷了很多,成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人因夢想而偉大,這些年隨著公司的發展,自己也在其中鍛煉成長,不斷總結,不斷自我提高,把眼光看得更遠,思考問題也更加全面。
2002年進入杰克時,公司銷售額還不到2億元,員工才100多名,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企業的成功與個人的成果是一致的,都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夠逐步實現,雙方共同分享碩果。我的長處是在外貿這一塊,其他方面比如管理雖有涉及但也要盡快彌補短板,更加充實自己,找到未來更好的舞臺。
今年我調整了一下工作范圍,負責縫紉機和裁床的銷售工作,是因為今年行業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公司更多資源集中在營銷上,對人員的調整是為了適應不同的階段和環境。公司希望員工都能多方位發展,從軌道式發展變為螺旋式上升,這也是我希望的,希望自己能夠全方位地學習成長,為企業盡一份自己的力。
多年的從業經歷,我對行業的發展有信心,我認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有機會做大做強。2002年我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德、日企業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不大。而隨著近年來的發展,中國的縫制機械行業和服裝行業都在向好發展,潛力無限。
目前全球約有77億人口,時裝消費人口超過10億,衣食住行,衣為先,服裝消費的市場需求還是很大,除了內需,一些包括土耳其、巴西等新興地區也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是,行業的發展需要各個企業的努力,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在多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是產品、技術創新,業內企業不斷加大研發力度和自主創新,提高專利申報,改善產品質量,中國縫制機械的自動化程度現在不亞于其他國家;
二是營銷創新,中國企業不斷在進行探索,尋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營銷模式;
三是管理創新,企業可持續健康地發展,需要有一個經營管理團隊,并著重核心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在這一點上,中國縫制機械制造企業都有共識,更是誕生了不少優秀的“縫二代”,有些企業還引進職業經理人。同時,企業在管理方面的接受度不斷提高,一些在戰略、品牌、服務上的意識和精益生產等理念廣泛地被使用,甚至還有咨詢公司介入等;
四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道路越加明顯,吸取國外優秀經驗和技術、參加國際交流、加速國際化舞臺形象展示、進行國外并購,中國企業的世界觀、價值觀不斷提升,能與國際企業同臺競技,合作共贏,這些都是奠定整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反觀公司本身,一個企業做大做強,需要正確的戰略引導,目前杰克的愿景是成為全球縫制設備行業第一品牌,而實現這個愿景的前提是產銷第一、技術第一、品牌第一,我們為了這個目標做了很多工作,但還需要更多時間、付出更多努力。
公司將持續聚焦縫制機械產業,致力于打造成為涵蓋縫前、縫中、縫后的全套服務解決商,整合資源,加大研發,進行國際收購,提高內部管理,強化團隊建設,打造企業文化,激發企業活力,形成整套可復制的管理體系,使企業能可持續、健康地發展。企業歷經多年實踐,逐漸取得效果,我們也引以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