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青年企業家:飛虎薛松
飛虎薛松
我進公司比較晚,現在還只是負責公司業務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需要跟父親學習的地方。在公司經營方面,我覺得父親對于大方向的把握能力是最讓我敬佩的。
因為只有大方向是正確的,后面的工作才會發揮出更好的效果,未來才會越來越好。父輩們考慮問題的思路、方式都有著他們那一代人智慧的一面。
對我自己來說,目前最大的壓力在于縫紉機機針的技術,專業性很強,很多設備都要靠企業自己去研發生產和制造。而我本身的專業背景與縫紉機機針技術相差比較大,因此對我而言,技術的挑戰是很大的。
在這一短板上,一方面我會招聘相關的技術人才來補短,另一方面我會與外部提供專業技術的機構合作,這樣針對性更強,專業度也更高。在行業蕭條的時期,我們不會選擇放棄,因為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蕭條時期正好給了我們飛虎公司時間和壓力去練內功。
過去我們可能更注重量的生產和銷售,但現在給了我們一個契機去思考怎樣從量變到質變,走精細化道路,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
眾所周知,品牌效應是大部分企業都會追求的,我們對于品牌的理解更多的是口碑,好的口碑才會保持客戶持久的信任。而在品牌背后,一方面必須要有產品質量的支撐,另一方面則是服務的支撐,服務可以促進質量的提升。因此,我認為品質和服務是品牌的支撐,三者是不可分割的關系。
我們飛虎公司能夠發展到今天,說到底還是飛虎的產品質量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飛虎品牌取得了客戶長久的信賴。在提升產品的質量方面,我們飛虎從未停止過探索,從未因眼前的繁華而迷失自我。
無論是以前的傳統制造,還是今天的智慧制造,我們都隨著時代的變化、技術的更迭而做出改變。我們從不閉門造車,而是虛心向兄弟企業學習,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精力到質量的提升上來。
未來,我會繼續學習前輩們身上勤勞、踏實、樸實的精神,將飛虎的品牌形象維護好,做到科學、可持續發展,從管理角度上對公司進行改造。對我自己來說,希望能夠系統地學習管理知識,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模式去管理企業。
雖然我也是剛接觸這個行業,對行業了解不深,但是我覺得我們這個行業是與民生最相關的行業,因而我也是比較樂觀地看待制造業的前景。隨著勞動力的成本越來越高,行業外遷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任何一個行業都會經歷優勝劣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企業為了生存會選擇外遷,當然也有企業會另辟蹊徑。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留下來的企業,我相信一定是有著自身的優勢的,而這些留下來的企業一定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也是隨著行業的變化而迅速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因而,沒有必要去憂慮,不如將憂慮化作動力,為企業更好的發展多思考。
在我剛開始工作時,我以為我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但是后來慢慢發現,我跟飛虎已經分不開了。沒有我的時候,飛虎就已經存在了,不是說我陪著飛虎長大,而是飛虎伴著我成長。
我對目前的工作有強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做得越來越好,不讓父母、前輩失望,更不讓自己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