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泰網:與品牌商共舞
銀泰網始終堅持按照自己的步調走路,“站在品牌的肩膀之上”成為銀泰網一直未丟棄的強悍武器。
2011年初,銀泰網預計2011年銷售總額將達6億元,網站用戶總數超過200萬人。一年之后,雖然自認并不在意具體數字的銀泰網CEO廖斌并未對2011年的營業額給出具體數據,然而在他看來“整個狀況是不錯的”。自2010年9月銀泰集團正式涉足B2C電子商務以來,銀泰網這個在傳統零售企業支撐下的電商平臺一路走來步履穩健。
銀泰網作為銀泰集團旗下獨立的電子商務公司而存在和運轉,遵循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價值觀也成為廖斌的管理思路,雖一直堅持絕對獨立的運營模式,但在那些純粹互聯網出身的電子商務公司看來,銀泰網似乎初入世便擁有先天稟賦。
2010年3月,銀泰集團宣布投資1億元進軍電子商務的時候,銀泰集團旗下定位中高端時尚品牌的銀泰百貨已經在中國擁有32家大型商場,而銀泰網的身后自然是銀泰百貨的品牌號召力、會員資源和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因此銀泰百貨在過去這十幾年與國內外眾多品牌建立的合作關系,也成為銀泰網與其他時尚類電子商務網站競爭的最大優勢。
因此,在眾多時尚類電商普遍步履沉重的當下,銀泰網始終堅持按照自己的步調走路,而廖斌看到的也是用戶日漸強烈的市場需求,“站在品牌的肩膀之上”成為銀泰網一直未丟棄的強悍武器。
更了解品牌
時尚類電商是一個具備雙重特質的領域,是既具備電子商務經驗而又懂得隨時尚風云而變的人才可玩的游戲,而作為中國服裝網和衣服網創始人的廖斌無疑對此得心應手,多年服裝領域電商的運營經驗,讓他對時尚圈自然如數家珍。
2011年奢侈品和時尚類電子商務網站的起落未斷,而貨源一直以來都是這些網站最大的痛處。代理商庫存或者從國外工廠店購買一直都是他們最為主要的貨源渠道,這種模式在價格上雖稍具優勢,但用戶量上升時期的斷貨成為他們的噩夢,貨源方式的不穩定是無法回避的硬傷,然而這一電商同行的軟肋卻恰恰是銀泰網的強項。
雖然銀泰網獨立于銀泰百貨,但是在上游供應鏈上,銀泰網卻可以通過銀泰百貨整合大量的品牌資源。因此在銀泰網上,我們可以看到Dior、GUCCI、Calvin Klein等諸多國際品牌的產品,銀泰網也成為少數能夠獲得品牌商正式授權的電子商務平臺,廖斌也將銀泰網在品牌商那里的定位形容為“品牌商的網絡總代理”,這也成為銀泰網充足貨源的最大保障。
然而,借助銀泰百貨的號召力與品牌商深度合作,這對于銀泰網來說只是主動邀品牌共舞的前提而已,懂得品牌、尊重品牌才是銀泰網最具價值的特質。
與品牌商合作的缺失使得時尚類電商普遍走入以投資人為導向的思路中,以低價換規模成為奢侈品電商普遍犯下的錯。然而廖斌卻清楚知道,對于品牌商來說,形象往往是比銷售更為重要的事情,品牌商在意的是網絡銷售是否會破壞它的價格體系和品牌形象,對于奢侈品牌尤為如此,在每年都會漲價的大牌看來,低價折扣的網絡銷售對于他們精心打造的高昂溢價是一種無形的損害。
在線塑品牌
銀泰網在透析品牌商內心顧慮之后,便從各個環節中努力維持品牌形象。
在產品和價格體系上,銀泰網最為謹慎。在商品和品牌結構上,銀泰網和線下實體百貨店結構類似,主要以當季新品為主,現在已經匯聚了300多個知名品牌。品牌商進入電子商務這一渠道從來都不是為了低價傾銷,而是為了覆蓋更廣泛區域內不同需求的客戶,廖斌很清楚品牌商的想法。因此從銀泰網上線初期他就不贊成打價格戰。倘若詳細比對,銀泰網的商品價格一般比專柜價格有一定的折扣,但是很多品牌線上與線下的價格是一樣的。在廖斌看來,“銀泰網只是服務于不同的用戶群,創造不同的用戶體驗,因此線上不一定比線下便宜”。
在網站設計上,銀泰網力求迎合品牌商的品位,通常會直接使用品牌官網上的圖片或文字,使他們感覺到銀泰網的品牌形象與自身定位是相吻合的,主頁設計并不是傳統的貨架式陳列,而是更追求時尚。
服務是作為一個品牌最注重的地方,而銀泰網對于服務自然有完整的體系,在保證物流、退貨保修的同時,若產品有問題投訴銀泰網則會第一時間解決,用廖斌的話說,“如果這都做不到的話那我們現在的模式是真的不行了”。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市場正在以每年超過80%的增長速度快速膨脹,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也正在發生改變,網絡成為任何品牌商都無法忽略的渠道。 在廖斌看來,每家銀泰百貨都會是銀泰網最好的窗口,而銀泰百貨也逐漸成為銀泰網的“體驗店”。“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和環境,滿足消費者不同程度的需求”,而線上線下的配合和互動,則順應了消費者多層次的購物需求。
銀泰網雖然背靠銀泰百貨這棵大樹,獲得了品牌商的認可,但是對于從供應鏈到物流都全部自建獨立系統的銀泰網來說,在取得了品牌商授權和穩定供貨之后,對于品牌的了解和對于品牌形象的維護才會支撐銀泰網更健康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