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維持美國第一大紡織品服裝供應商地位至關重要
第十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將于2009年6月16日至18日在美國紐約賈維茨會展中心舉辦。但是由于金融海嘯引發的對美出口訂單減少,生意難做已經讓不少出口企業和接單工廠感到了市場低迷的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下,參展企業應該如何冷靜客觀的觀察美國市場,適當應對,為此記者日前電話采訪了紐約展的協辦單位美國專業貿易展覽公司副總裁理查德.古爾德。
2009年紐約展應該是一次信心之旅
理查德認為,盡管美國市場冷清,消費者也變得越來越保守,但是生活還在繼續。紡織品服裝消費既不同于房屋和汽車等大額消費,也不同于奢侈品消費,其消費習慣中所蘊含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絕非一場金融海嘯可以摧毀,所以仍然會表現出較強的剛性特征。希望這次展覽會能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參展。只有這樣才能給處于困境中的美國紡織品服裝經銷商帶來信心,讓他們看到中國紡織服裝業界對美國市場的長期支持與承諾,證明中國仍舊很注重維持美國第一大紡織品服裝供應商的地位。
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
理查德認為,金融危機影響已波及到每個人,從批發商到零售商直到普通消費者。在經濟危機形勢下美國紡織服裝零售商的現狀是,大部分進口商和制造商的流動資金匱乏,被迫收縮業務。同時,零售商向批發商和進口商申請放賬時所要求的條件更為苛刻。
當前歐美服裝業界當前最關心的三個熱點話題是:是否有可能制止整個西方服裝市場的進一步萎縮、成本降低是否會帶來品質下降、美國和歐盟貿易保護主義會產生什么影響。
中國企業仍然富有競爭力,但需要適時調整
理查德介紹說,在美國隨著人們恐慌意識的蔓延,很多紡織品服裝買家破產,并留下大量債務。沒有破產的買家們,也非常驚慌,開始找出各種藉口取消訂單。對于許多供應商而言,這場殘酷的競爭就好像霍亂病毒侵入饑荒人群:最弱的倒下了。發展中國家供應商資金鏈斷裂的情況與日俱增。改進產品,調整定價策略,在當前的形勢下主動降低利潤以保住客戶,這是Richard對中國企業如何維持美國市場份額提出的建議。
理查德認為中國仍是對美出口紡織服裝產品的第一大國,美國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性仍然很高。但是中國很多產品價格不再最有優勢。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印度產品的價格常常更加便宜,但質量和可靠程度難以與中國匹敵;雖然越南產品的價格也更便宜,但就他們的基礎設施和生產能力與中國還相差很遠。然而兩個國家正在共同努力增加他們在美國市場上的份額,美國買家也開始將大量的訂單投向他們。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買家正在尋求報價最低的供應商,這一動向需要中國企業高度關注。
理查德特別提示中國企業,在當前困難時期,對美出口的中國供應商應爭取報出最有競爭力的價格,以獲得更多貿易訂單;如有存貨盡可能早處理;使用30天或者60天的遠期信用證,而不使用即期信用證,或者可接受信用卡付款,以緩解美國采購商的付款壓力,因為在目前情況下,美國進口商的客戶不愿意(或者不能夠)在通常的30天內付款,他們堅持在60天或者更長時間內付款。遠期信用證延長了買家支付的時間,讓買家獲得了更多可支配的營運資金;重點強調中國產品的質量、價值、技術含量及可信度及交貨期。另外,現在不少買家在裝運期臨近時給出小量的訂單,他們同時也尋找能夠對市場快速反應并能迅速生產的供應商,中國供應商在小批量、快速反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應把握和多爭取這樣的訂單。
對于參展商關注的如何準備今年的紐約展,以獲得最大的貿易效果,理查德的建議是,首先要適當降低企業的期望值,因為目前還不敢妄言市場已經或將要走出低谷。其次,要多準備價格有競爭力的產品參展,以吸引尋求低價產品的買家;展前要充分與主辦單位溝通,利用主辦單位的觀眾邀請渠道對展品進行宣傳,盡可能的吸引買家光臨其展位;同時通過電子郵件邀請自己的客戶到展會上去進行溝通與交流以,并且經常與他們郵件聯系。因為,越是在貿易動蕩的環境下,貿易雙方的及時溝通越顯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