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或提高鞋進口關稅 鞋企是生是死?
日前俄皮革及鞋業聯盟在致俄總理普京發表的公開信中,要求政府將各類成品鞋進口關稅由目前的10%大幅提高至25%。中國鞋企在俄羅斯的日子變得前途未卜。
灰色清關事件,已經暴露出俄羅斯鞋業對于中國成品鞋產品下“狠”功夫的決心。現在,俄皮革及鞋業聯盟把提高各類成品鞋進口關稅的要求直接捅到普京那里去,中國有出口鞋到俄羅斯的企業需要提前做好心里準備了。據俄皮革和鞋業聯盟主席亞歷山大稱,目前俄市場中的成品鞋主要來自中國,其進口價格一般在10-14美元/雙,市場的零售價格一般在50-400美元。目前10%的進口關稅將完全消除進口商的商業風險。目前的成品鞋的市場規模在100-120億美元,自2005年以來俄國產鞋所占市場份額已由19%下降至目前的10%左右,提高關稅的措施將提高本國成品鞋的產量和銷量。
中國對俄羅斯的貿易不容樂觀,2008年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下滑了6%。業內人士估計,今年中國出口額將萎縮15%以上。2009年中國外貿形勢看起來非常嚴峻,數字上看將很壞,甚至可能為負增長。最為關鍵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還遠遠沒有見底,其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破壞還在繼續顯現。通常,中國對主要發達國家的貿易出現問題時,就寄望于貿易多元化,指望對新興國家的貿易增量能彌補對發達國家的減少。
不管今年外貿政策如何調整,如果外部環境不發生大的轉折,外貿大幅度下滑已成定局。但面對危機,中國鞋企也沒有必要過度悲觀。2008年先后四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其中第三次上調商品涉及出口接近4000億美元,占總出口額近三成。去年因為退稅率調低影響中國企業接單情況將根本好轉。
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及出口信貸、保單融資制度等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使出口企業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企業有單不敢接或不敢接長期單的窘況將能有效避免。
那么,全球需求大幅萎縮,制鞋企業如何找到更多有效的訂單?
一要靠抓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屬于消費剛性較大的商品,也就是說“居家過日子”的商品,即使是危機時期的消費也不會有太大的萎縮。2008年11月,雖然整體出口下降,但家具、箱包和鞋的出口卻逆勢上漲,分別增長14%、31%和15%。
二要抓市場。在發達國家及主要新興經濟體,我國產品市場占有率相對較高,要想繼續大幅增加相對困難。但在不少中小國家,中國產品還有較大增長空間。2000年至2007年,中國對西亞非洲地區出口年均增長32%以上,高于全國出口增幅近7個百分點。2008年前10個月,中國對馬耳他出口增長近300%,對土庫曼斯坦增長超過200%。
此外,轉換思維方式也會給中國帶來希望。危機時刻要關注的更多應該是市場份額的占有,只要保住或增大了份額,即使暫時出現總量下滑也不可怕。我們關注的,不應該僅是中國受到多大影響,而應該是在全球危機影響的情況下,如何盡量減少對中國的沖擊,如何利用危機為下一輪經濟增長提前布局,如何為中國未來發展創建更有利的國際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