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服裝業期待“微笑”曲線
聽說平湖素有“出口服裝制造名城”之稱,近日,國內某知名服裝品牌企業的負責人在朋友的陪同下來到平湖慧騰服裝城淘了一回“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這些來自平湖服裝企業的尾單貨都是面料上好、做工精致、款式時尚的高檔服飾。但這些高檔服飾卻都不是平湖本土的品牌服裝,這令他不免產生疑問:平湖擁有如此龐大的制造資本,如此精湛的制造工藝,為何沒有一批出眾的品牌和專業市場?
確實,自上世紀80年代初平湖市服裝企業發展以來,截至目前,平湖市已形成1000多家服裝企業、10多萬名服裝業技工大軍的雄厚發展資本,成為中國出口服裝制造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國出口服裝制造名城”、“中國服裝跨國采購產業基地”。然而這些企業在發展中,絕大部分走的是一條加工制造的初級道路。也就是說,我市服裝企業只承擔加工制造環節,缺乏了前期的研發設計和后期的品牌銷售,形成了制造環節中間高,研發設計、品牌銷售兩端低的“苦瓜”臉曲線。在我市,不僅出眾的服裝品牌寥寥無幾,而且也很難建立起專業的銷售市場。
市服裝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費永華表示,當前,隨著宏觀經濟緊縮,服裝行業也面臨轉型升級期,“苦瓜臉”的發展曲線不僅獲取的利潤微薄,而且也浪費了大量的土地、人力、財力等資源,自然不利于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當前,只有加大研發設計和品牌銷售兩大環節,讓服裝業的發展曲線“微笑”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平湖市不少服裝企業已經邁出轉型步伐,從研發設計和品牌銷售著手,調整發展模式。去年,平湖瑞豐服裝有限公司加大了新品服裝的研發,開發了一款“不折疊的新款服飾”。這種新產品沒有像以前的棉制夾克那樣被折疊起來打包,而是掛在一條全新的生產線上進行包裝,即使搬上集裝箱,也是掛在架子上“立”著出去,衣服上不留一道折疊皺紋。這些加入科技含量的中高檔服飾已經受到國內外客戶的青睞,不僅訂單量同比增長5%,而且出廠價格成倍提升。而在品牌銷售方面,平湖市悅春毛衫制衣有限公司在2006年就成為全市第一家中國名牌產品獲得者,憑借品牌優勢,打開銷售渠道,目前已在全國開設品牌專賣店和專柜500多家。
然而,這些單打獨斗的做法很難讓平湖服裝發展曲線在短期內露出“笑臉”。費永華說,要讓這根曲線“微笑”起來,還得從抱團搞科研、打響區域品牌入手,撬起科研設計和品牌銷售這兩根曲線上的端點。
平湖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大部分服裝企業對投入大量經費搞科研設計不僅意識不到位,而且能力也尚缺,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大科研扶持,搭建科研平臺。所幸的是,去年,平湖服裝行業技術中心已經成立,接下來,就要依托這一平臺,加大服裝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同時擴大科技研發的企業受惠面,讓更多企業共享資源。而對于品牌銷售市場的開發,嘉興永成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永法說,可以充分利用平湖外貿服裝這一品牌磁石效應,在“家門口”開設區域品牌專賣店,形成“前店后廠”的銷售格局,以此做大平湖服裝的區域品牌和企業自身品牌,同時帶動全市三產服務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