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鞋基地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鞋品牌成集群式態勢發展。總的來說,可分為四大集群。一是以廣州、東莞等地為代表的廣東鞋業基地,主要生產中高檔鞋;二是以溫州、臺州等地為代表的浙江鞋業基地,主要是生產中低檔鞋;三是以成都、重慶為代表的西部鞋業基地,主要生產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晉江等地為代表的鞋業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運動鞋。
制鞋特色區域是指,以一、兩個制鞋產品為龍頭,企業高度聚集,形成上、中、下游產品相互配套,專業化分工明確,特色鮮明突出,拉動當地經濟的產業集群地區,我們就稱之為皮革特色區域(有時也稱之為皮革生產基地,或產業集群,或塊狀經濟)。特色區域的優勢主要在于信息共享優勢,專業配套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共同建設、使用公共設施和資源的優勢,經濟社會關注度高的優勢,政府相關部門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的優勢幾方面。一起來看看2008年制鞋皮革特色區域的發展情況。
一、2008年制鞋基地發展現狀及分析
目前,我國鞋品牌成集群式態勢發展。總的來說,可分為四大集群。一是以廣州、東莞等地為代表的廣東鞋業基地,主要生產中高檔鞋;二是以溫州、臺州等地為代表的浙江鞋業基地,主要是生產中低檔鞋;三是以成都、重慶為代表的西部鞋業基地,主要生產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晉江等地為代表的鞋業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運動鞋。在2008年里,各地企業都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期盼能在奧運年中迎來更大的飛躍。不過在出口退稅下降、人民幣不斷升值、勞動力和原材料等生產成本大幅上漲的背景之下,四大制鞋生產基地的現狀以及發展各有千秋。
1.廣東:鞋企倒閉潮是產業轉型須付出的代價
廣東的制鞋業曾獨領風騷多年,然而,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后,這個制鞋業重地最近幾年卻接連遭遇“勞工荒”、“電荒”、“油荒”等的重創,加上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以及一些地區或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使廣東鞋企受到嚴峻挑戰,許多鞋企要么倒閉,要么遠走他鄉。根據亞洲鞋業協會的統計,在廣東五千多家鞋企中,有一千多家倒閉。除了部分倒閉外,目前廣東另有25%左右到東南亞如越南、印度、緬甸等國家設廠,有50%左右到我國內地省份如湖南、江西、廣西、河南等地設廠。
隨著廣東的土地、人工等成本的提高,一部分鞋企倒閉已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意味著廣東制鞋業正進入轉型升級的陣痛時期。觀察國內制鞋業的現狀,我們會發現,與同是制鞋基地的江蘇、浙江、福建省相比,在面對同樣的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宏觀調控等外部大環境下,廣東制鞋業受到的沖擊最大。究其原因,是江浙閩等地的鞋企在開拓國內銷售渠道的同時也在拓展屬于自己的國際營銷網絡,在這方面比廣東鞋企競爭的籌碼更多,而廣東超過80%以上企業都是采取加工貿易方式組織生產、銷售。
在這一點上,廣東鞋企應認真思考。因為廣東鞋企過于依賴加工貿易這種模式,既沒有采取國內外“兩條腿”走路,又在自主品牌上缺席。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廣東一家家鞋企的倒閉和遷移,進而使廣東制鞋業陷入到危機當中。這也折射出廣東制造業的現狀,那就是低成本、低利潤、缺乏自主品牌與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一旦低成本的比較優勢喪失,面臨的危機就不單純是生產危機,而是生存危機。
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廣東鞋企提高品牌意識、加大研發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升級產業配套。當前,廣東制鞋業在喪失了低成本的優勢以后,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對眾多鞋企而言,未來的出路只有一條:只有技術研發才是企業的出路,沒有技術永遠受制于人,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快戰略轉型,努力提高鞋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術優勢轉變。
2.福建晉江:運動鞋企沙場點兵
作為晉江傳統產業之一的鞋業,今年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對外,全球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持續、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美元不斷貶值、國際貿易頻繁設限等,座座都是壓在出口企業身上的大山;對內,宏觀調控后的銀根緊縮沖擊著企業,原輔材料價格的大幅攀升、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國家出口退稅的調整、用地指標的制約及企業外遷、發達地區的加快發展等無不時時困擾著晉江鞋企。與去年相比,今年晉江生產一雙鞋的成本增加了4元,用工成本上漲了20%左右。
晉江的中國鞋都占地192畝,總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建有標準店面2162間。穿在中國人腳上的運動鞋中,每5雙中就有2雙出自福建晉江。
(1)晉江鞋企期待逆勢上揚
根據晉江市上市辦提供的數據,目前,晉江市共有已上市企業10家,上市后備企業49家。截至7月25日,晉江市進行股票發行上市路演企業1家,上報證監會發審委審核企業1家,通過交易所上市聆訊企業2家,進入輔導期企業2家,已和券商簽正式合同企業13家,已實質啟動上市工作但未與券商簽合同企業17家。在上述企業中,已實質啟動上市工作的鞋類企業達11家。
(2)打造體育城市名片
自從去年11月以來,晉江市市長李建輝走到哪里都帶著一張“新名片”,這張“新名片”并不是為了介紹自己的身份,而是為了推廣晉江的城市形象:晉江已被批準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成為繼深圳、成都之后全國第三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根據初步規劃,晉江國家體育產業戰略布局為“一帶二地一中心”。“一帶”就是在晉江沿海大通道(晉南段)兩側5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規劃和建設濱海運動休閑產業帶;“二地”就是打造全球體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國家級運動訓練基地;“一中心”就是打造全國體育賽事中心城市。
借助體育基地落戶的有利時機,圍繞“發展體育產業、打造體育城市”的發展定位,按照“一帶二地一中心”的布局,晉江開始勾勒體育城市的藍圖,通過努力打造濱海運動休閑產業帶和全球體育裝備制造業基地以及國家級運動訓練基地等行動,將晉江打造成全國體育賽事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