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革企業“扎堆”非洲工業園區
從埃及首都開羅向東驅車約120公里,茫茫大漠中出現一片海市蜃樓般的工業集群地,這就是埃及蘇伊士省的蘇伊士灣西北經濟區,中國政府在埃及成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就坐落在這里。合作區緊鄰蘇伊士運河,地處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金三角地帶,位居全球的重要地理交通中心和世界主要貿易中樞,是中國在非洲建立的七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進展較快的一個。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預計在2009年10月中非論壇在埃及舉行期間正式揭牌的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實現投資非洲集群效應的一個重要窗口。
借政策東風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開發加速
“噼噼啪啪”聲不絕于耳,在蘇伊士經貿合作區起步區天津長金不銹鋼公司的廠房中,一些埃及工人正在用機床生產不銹鋼刀叉。操一口天津話的老板向記者介紹說,公司最近剛剛成功完成了向中高檔不銹鋼餐具生產的轉型,主要目標市場就是埃及本地市場,現在已經占取了一定市場份額。在天津白玫瑰制衣公司的廠房內,身著穆斯林傳統裝束的埃及女工正在對服裝面料進行加工,這家公司是合作區最初一批入駐的公司之一,它所生產的服裝幾乎全部出口歐美。“雖然此前受金融危機影響訂單有所減少,但是最近公司又剛剛拉到了新訂單,我們的生產又興旺起來。”該公司負責人說。2008年7月,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埃方合資且絕對控股的埃及泰達公司成立,正式接手開發建設五平方公里的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里,已讓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一平方公里的起步區日新月異。
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是商務部2006年啟動的一項重點工作,一般選址在要素成本低、資源豐富的國家(地區),由企業主導開發,吸引中國企業入駐投資,說通俗點就是中國在境外的開發區或工業園區。由于成規模的中資企業投資對東道國的就業和經濟發展的效應非常明顯,受到東道國的歡迎和重視,中方也相對容易爭取到政策優惠。此外,經貿合作區為境外中資企業提供良好的商務環境,同類產品企業在園區集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競爭秩序,同時上下游產業鏈完整,中方企業也得以尋找和利用商機,乃至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政府共批準了19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是第二批獲批的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也是中東地區惟一的一個國家級經貿合作區,不僅如此,兩國高層領導的特別關懷,讓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具有了國家戰略制高點的特殊意義。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為推動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發展,中國政府宣布將采取8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今后3年內在非洲國家建立3至5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承諾。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國家商務部、中非發展基金都將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列為中國境外合作區的重點支持項目。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事實上已經成為中埃甚至中非合作的試驗田和風向標、南南合作中的連接點。
在泰達公司辦公樓會議室里,記者采訪了埃及泰達投資公司總經理劉愛民,窗外埃及東部沙漠一片黃沙中,已建廠房和正施工項目佇立著。“在境外為中國企業做開發區確實比在國內困難很多,但是借著政策東風,我們這個項目進展很快。”劉愛民介紹說,泰達在已經建設完成合作區道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部分工業廠房、辦公用房的基礎上,著手建設10萬平方米的綜合服務區,2009年內,3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3萬平方米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即可交付使用。今年8月以前可達到60%左右的出租率。下一步泰達計劃把中海運和中國的銀行引入辦公樓,為企業清關、物流等提供便利。
兩種模式選擇中國企業投資合作區優惠多
記者來到合作區內專門生產無紡布的中紡機埃及公司時,工人們正緊張制作著專門為醫院供貨的手術服等無紡布服裝。當記者問及利潤情況時,公司老總說,由于紡織服裝企業能夠享受出口額12%的補貼,因此在金融危機大環境下,利潤仍然能夠保證。
“該公司用的是工業區模式進行注冊,因此能夠享受上述優惠。”劉愛民表示,埃及有穩定的國內環境和與世界多數貿易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政策,除此以外,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獨一無二地在一個區域內給出了工業區和自由貿易區兩種投資模式的選擇,埃及政府對于這兩種模式投資的企業各有對應的優惠政策,中國企業可以視產品銷售市場為埃及國內或國外來進行選擇,這些優惠吸引著越來越多國內有“走出去”投資意愿的企業。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