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童裝市場到底忽略了什么?
歷來孩子都是“希望”的代名詞,他們是社會需要呵護和關愛的對象。21世紀,孩子的衣物數量越來越多,更新越來越快,甚至不定期地為孩子選購服裝成為許多家庭主婦的生活樂趣。
中國16歲以下的兒童有3億,童裝的占有率卻很低,僅1%。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兒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使兒童消費成為家庭中的主要消費之一。據專家預測,未來幾年全國童裝需求量仍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中國童裝市場仍然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對中國童裝64家生產企業生產的69種產品進行的抽查結果顯示,童裝產品的合格率為78.26%。質量較差的產品具體表現在:無商標、無中文標識、無號型標志,縫制質量差,外觀不整潔等。另外,童裝專業廠商太少、品牌文化缺失、設計落后、產銷脫離、童裝成人化以及工藝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比比皆是。
從市場格局來分析,國內童裝銷售的60%集中在批發市場,而其銷售的產品多數沒有品牌,多屬中低檔產品,這與我國城鎮及農村市場的童裝需求快速擴大有關。
從產業格局來分析,童裝產業的進入門檻較低,最近幾年企業數急速增長,以中小企業為主,在4萬多的企業中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不過幾百個,年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僅有十幾個,超過5000萬元的大概有幾十個。
盡管單個企業的實力仍顯不足,但宏觀地看,國內已形成了幾個童裝產業集群地區:聚集了2300多家童裝企業,年產值35億元,占全國童裝產值的1/3,已培育起一批品牌的廣東佛山;現有童裝企業5000多家,年產童裝2億件(套),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22%的浙江湖州織里鎮;童裝產業基礎較好、發展較快,集群效應初現的浙江溫州永嘉縣甌北鎮和福建石獅鳳里鎮。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以優勢填補劣勢,把忽略的部分做個總結,這個寒冷的危機正是國內童裝崛起的時機。
忽略了兒童文化的宣傳
行業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國外童裝品牌十分重視兒童文化與產品的結合,并依靠輔助的玩具和文具等獲得小消費者的青睞,起到了很好的廣告效應。
某國外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后,專為中國的小朋友開發了3個可愛的卡通形象,并大手筆邀請國內著名童話作家為這3個卡通形象量身打造了系列叢書,改編的動畫片也開拍在即,預計很快通過電視及網絡與廣大小朋友見面。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