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的使命
2009年的第一場紡織專業展——第91屆中針會,在上海如期舉辦,拉開了2009年金融危機沖擊下專業展的序幕。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在以往人們認識中這些會展的功能與作用,被全球性金融危機進一步放大了。可以說,金融危機賦予了會展更加特殊的意義和使命。
這幾年會展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相關行業及領域的快速成長與繁榮,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有效增長。特別是紡織專業展更是異軍突起,成為會展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主力軍。社會各界高度評價紡織展:不僅展會越辦越具規模,而且品質與品位也明顯提升。然而,自去年美國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以來,會展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2008年秋季廣交會的相對冷清預示了2009年的會展不好做。果然,筆者從一線記者發回的報道中看到,第91屆中針會作為今年的第一場紡織專業展,也同樣遇冷。
眾所周知,展會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因而今年展會遇冷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但這并不說明我們會就此忽視會展的拉動作用,或對會展經濟喪失信心。因為,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進一步加大辦展力度,盡可能擴大會展效應,對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增長仍將是最有效的手段。
會展業發達的國家,如法國和美國,會展產值占GDP的1%,而我國遠遠低于這一水平,說明我國會展業的發展空間巨大。即使當前的困難使會展暫時遇冷,但仍然不能動搖我們進一步做大做強會展業的信心和決心。日前,商務部及時出臺《關于抓好商貿會展促進消費有關工作的意見》,從搭建會展平臺促進重點領域消費、強化會展功能增強消費效應兩個方面,對促進會展業發展,發揮會展活動在銜接產需、開拓市場、擴大消費和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并選擇了紡織、食品、醫藥等行業的26個大型展會作為引導支持項目重點培育。
會展有不同類型,筆者認為,無論是哪類展會,還是哪個地區的展會,目標都應該是做出品牌。正如商務部所要求的那樣,展會承辦方要因地制宜,豐富創意,依托現在的基礎,著力培育一批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專業性強,并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展會。這也體現了,越是受危機影響,越應該追求展會品質。因為企業在迷茫、困惑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產品研發與生產方面的正確引導。
“ 招展難”是當前困擾很多會展承辦方的問題。筆者認為,在全球及國家經濟面臨下滑的情況下,要辦出一個高質量展會,主辦方講的不能僅僅是自身的經濟效益,更多要講的則是精神和責任——如何有效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感、使命感是展會主辦方戰勝當前困難最強有力的精神力量。為此,商務部特別指示有關部門,要協調展館和展會主辦單位降低參展收費標準,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對參展單位予以適當補貼,鼓勵中小企業參展,支持主辦方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參展采購商層次,積極吸引跨國商業集團入場采購,擴大消費規模。
第91屆中針會只是一個開場,3月的北京即將迎來“振興紡織產業春季市場大行動”,2009中國國際紗線展、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展、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以及春季時裝周即將集中登場。它們必將給身處金融危機之中的全球經濟、中國經濟及國際國內紡織行業帶來新的發現和驚喜。相信它們將不辱使命,為擴大內需、增進消費、促進國民經濟和紡織行業平穩增長發揮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