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簽自貿協定
在泰國曼谷的超市中,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羊腿并排放在冷柜中,供顧客隨意挑選。隨著東盟與澳大利亞、新西蘭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這12個國家間的商品貿易將更加便利。
2月27日下午,在此間舉行的第14屆東盟峰會上,東盟十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的經濟、商業部長們齊集一堂,共同在東盟與澳大利亞、新西蘭自由貿易協定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意味著一個包含12個國家近6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域正式形成。
東盟同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從2004年展開,2008年宣布完成。協定內容包括貨物貿易、投資、服務和知識產權等全面內容。東盟國家將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開放葡萄酒、牛肉和奶類產品市場并減免關稅;而東盟國家出口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衣服、鞋類和汽車等,則獲得減免關稅的優惠。比如,根據協定,東盟國家出口到新西蘭的85%的貨物將在2010年之前享受到零關稅。泰國和澳大利亞、新西蘭此前已經簽下了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現在擴展到了多邊。初步估算,自由貿易區內的12個國家的經濟在2020年之前將由此提高480億美元。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克林在簽字時表示,這是澳大利亞簽下的最大的一份自由貿易協定,對其經濟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這項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是東盟國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具體體現。峰會期間,東盟內部也簽署了一系列文件,進一步推動東盟經濟一體化、加速內部自由貿易進程。其中,2月26日簽署了《東盟貨物貿易協定》、《東盟全面投資協定》等6項合作文件,并相互承認醫生的執業資格。2月27日的東盟外長會議上,還簽署了《東盟石油安全協定》等。這些合作文件的簽署,標志著東盟向貨物、服務、投資和熟練工人自由流動的經濟共同體目標又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