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繡女劉雅梅手繡《清明上河圖》
- 在白絹上用彩線一針針刺繡出美麗的人物風景畫,齊齊哈爾市克東縣的劉雅梅獨有一手滿繡絕活,她用一年的時間刺繡出整幅《清明上河圖》,令人稱奇。
劉雅梅展示她創作的刺繡《清明上河圖》。
近日,在大冬會民間藝術展會上,一幅彩繡《清明上河圖》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目光,這幅刺繡的作者就是45歲的劉雅梅。記者找到她時,她正一面向人們介紹作品,一面將自己的刺繡技法展示給大家。
劉雅梅說,她采用的這種刺繡手法叫滿繡,是滿族的一種刺繡手法,清代宮內的龍袍鳳披采用的都是滿繡。在針法上滿繡與蘇繡、湘繡有很大差別,比如滿繡粗獷豪放的三角針就如同繪畫中的素描,是其它繡派所沒有的。
她的這幅畫寬0.24米、長2.5米,約是《清明上河圖》原圖的一半,首先在白絹上影印出圖案底圖,再用彩線一針針縫上去,從2008年年初到現在她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幅畫。
劉雅梅告訴記者,她本人就是正黃旗人,曾祖母當年就是當地的一名繡工,靠縫補刺繡為生。根據舊習俗,滿族姑娘無論貧富都要自繡嫁衣和繡花鞋,所以她家的手藝一直都沒有丟。祖母繼承了滿繡,又將其傳給了母親,她從7歲就開始和母親學習刺繡技法,但長大后就漸漸將這件事忘到了腦后。她怎么也沒想到,這竟然成了她如今的事業。
現在,她在克山縣已經擁有一個500多名工人的繡莊,自己當起了老板。而5年前,她還是一名下崗職工。2003年之前劉雅梅一直是克東縣食品公司的一名工人,2003年末企業由于不景氣關門了,她便回到家里,先后經營過飯店和影樓。2003年底,朋友送給她一條手工雙面的蘇繡軟緞圍巾,精細的刺繡技藝,雅致的圖案構思,使她受到了啟發,她一下想起這個自己也干得來。通過市場調查,她了解到當地無人從事這一行業,并且存在著很大的勞動力市場。于是,她三次前往蘇州、揚州考察學習,借鑒了很多刺繡技法。
2004年5月,劉雅梅的繡莊正式開業了,招收學員主要針對下崗女工。她特地聘請了蘇州繡娘做刺繡技術指導,有意將滿繡與蘇繡結合到一起,至今繡莊培訓過的下崗女工已超過千人。
談起自己的繡莊和滿繡,劉雅梅說,刺繡是她的愛好,也是滿族的一項藝術,能夠以此為事業,她感到很榮幸。同時能讓眾多的下崗女工掌握一技之長,她覺得自己做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