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思路 成都鞋企啟動內銷市場
昨天下午,位于成都貨運大道和金興中路交匯處的金花鞋材市場上,前來采購鞋材的人寥寥無幾,鞋材老板張顯榮和伙計們打起了麻將。而幾個月以前,這里每天還是車水馬龍,經常因為運貨車太多而造成道路擁堵。“以前是一天跑三趟,現在一周難得跑一趟。”前來購買皮料的采購員羅云說,他所在的鞋企已經停了兩條生產線,產量驟減70%。金融危機沖擊鞋業出口貿易,過去以貼牌出口為主的成都鞋,正經歷著一次生死存亡的變革。
訂單減七成工人輪流上班
在武侯區中國女鞋之都工業園區內,制鞋工人劉春收拾好被褥,準備回老家瀘州找工作。劉春所在的鞋廠是該園區內年產量最大的幾家工廠之一,但從去年8月到現在,工廠的訂單逐月減少。“以前一天要生產六七千雙鞋,現在產量不到兩千雙。”劉春說,春節過后,工廠把近千名工人分成三個組輪流上班,每天只有一個組工作,其余的人都休息。“以出口俄羅斯為主的鞋廠遭受的打擊最大,武侯區范圍內至少有上百家鞋企減產或停產。”成都某鞋企老板李明(化名)表示,成都每年有十幾億美元的鞋類產品出口俄羅斯,占鞋業出口總量的70%以上。金融危機發生后,俄羅斯需求銳減,加之俄方近幾個月一直在整頓鞋業市場,以前靠“灰色清關”活躍在中俄鞋業貿易中的中間商銷聲匿跡。“成都鞋廠習慣了從中間商手上拿訂單,現在要自己跑市場,感覺非常吃力。”李明說。
政企抱團突圍金融危機
“本來一月是訂單高峰期,但今年一月外銷訂單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左右。”據了解,中國女鞋之都工業園區內,近千家鞋企出口規模自去年12月開始下滑,今年1月出口規模繼續縮小。據成都海關統計,今年1月四川共出口鞋335萬雙,同比下降13.2%。其中,川鞋出口美國102萬雙,保持18.6%的增長,占出口總量的30.5%;而出口俄羅斯僅63萬雙,下降37.6%,占出口總量的18.8%,下滑趨勢明顯。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如何幫扶鞋企渡過難關,實現鞋業產業提檔升級成為了政府重點關注的工作之一。去年12月以來,成都市各級政府、部門相繼實施了包括產業提升、市場開拓以及融資服務、配套服務等四方面政策,全力推進成都鞋業發展。武侯區還推出了中國女鞋之都“抗擊金融風暴,我們在行動”系列舉措,包括三方面內容:將開設“武侯直銷鞋城”、“名品連鎖店”、“成都女鞋全國行”、“市民進鞋都,體驗成都鞋”等五大項目;要整合國際市場資源,舉辦“第四屆中國女鞋之都國際采購節”等四大活動;盡快成立成都制鞋產業協會,以集體智慧應對金融危機。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