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企廠房是否重蹈東莞覆轍?
“出租中國鞋都三期,有水電(80千瓦),有電梯、長55米、寬21米,共2300平方,9元/平方”。這是近期刊登在《溫州都市報》的一則廠房出租,而該信息所在的這一期報紙第31版全都是廠房出租、出售或轉讓等信息。據了解,往年同期刊登的廠房信息大多占四分之三個版面,經濟的不景氣使得近期的溫州廠房轉讓和出租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在2009年2月的一期《溫州都市報》的分類信息中我們發現,在28條轉讓信息中,有10條以上是有關鞋廠或其制鞋設備的轉讓信息,占據轉讓息息的三成以上,而在出租信息中,與以往不同的是,更多的出租信息標明了出租廠房的位置、大小、配套設施甚至租金,雙嶼鎮的一家廠房還標出了5元/平方的出租價格,較往年下降了不少。溫州廠房是否在重蹈東莞廠房的覆轍?
據聯合新聞網去年12月發表《東莞廠房 三成養蚊子》的文章稱,受金融海嘯的影響,東莞的企業紛紛倒閉,數百萬失業返鄉,房屋租賃業遭受重創,約有三成廠房閑置,租金為12元一平方公尺的廠房,降至6元還租不出去,租金跌回20年前的水準,許多廠房只能空著養蚊子。另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珠三角地區現有7萬家港資企業,員工上千萬,如果有1/4出問題,那就有1.75萬家企業倒閉、250萬人失業。一旦外企老板撤資或蒸發,將嚴重臨川到東莞的廠房出租率。與東莞不同的是,溫州沒有那么多的外資企業,出現類似東莞情況的可能性較小。在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對話》欄目中,70%在正常運營,26%的企業壓縮了生產規模,只有4%的企業倒閉。呂省長對于目前浙江企業生存情況的回答表明了企業目前的經營情況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