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奢侈品消費市場之謎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在歐美,包括服飾、皮貨和化妝品在內的奢侈品消費出現了近10%的縮水;在日本,高價產品銷售出現萎縮,二線品牌漸趨流行。相比之下,中國消費市場的變化像個“謎”。 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小心地捂緊錢袋子,大批的中小企業正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中國對高檔消費品的購物激情依舊,同時二線產品的網購業績猛烈上升。從淘寶網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2007年的淘寶網上,214萬的四川消費者創造了13.5億元的網絡交易額。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最猛烈的第三季度,交易人數增至325萬,交易額增至20多億元,其中女裝的份額為6000多萬元。現在,全球時尚巨頭都不約而同地把焦點轉向了中國,在他們眼中,目前的中國是“世界唯一的、最后的”的市場。而身處其中的中國商人卻感覺,中國市場的整體面貌正變得越來越“情緒化”,幾乎無規律可循。
中國的市場需求究竟有多旺盛?銷售渠道發生了哪些變化? 哪些品牌真正對準了消費者的胃口? 3月底即將舉辦的中國服裝論壇為此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聞訊后第一時間找到中國服裝論壇負責人,挖出其準備作為論壇背景素材的部分調查結果,并采訪了部分企業老總(自主品牌擁有者),共同探尋中國新消費市場脈絡,希望發現把握其中要點。
調查 中國服裝消費需求及變化
據中國服裝論壇負責人介紹,調查于2009年1月中下旬進行,問卷發放地點包括北京中友百貨、賽特商場、燕莎商場、新光百貨、國貿等大型商場和購物中心,北京左家莊、柳芳南里、亦莊、潘家園、方莊等地的居民社區,以及北京大學等大學校園,上班族聚集的公司寫字樓等;調查方法采用攔截式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01份。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調查的消費者中,年齡在20~25歲的居多,占32.8%,26~30歲的占24.4%。被調查者以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居多,占所有調查者的43.8%,其次為大專學歷,占37.8%。婚姻狀況:已婚的人數占53.8%。職業構成:公司職員在所調查的消費者中占多數,為28.9%,企業(公司)管理人員占17.9%。家庭平均月收入為10000元以上的最多,占28.0%,6000~9999元的占36.5%,3000元以下的占9.0%。、
服裝消費支出:均勻,變化不大
在“最近兩年用于購置服裝上的費用占所有支出的比重”問項中,有超過半數的人表示花費在購買服裝上的費用占所有支出的10~30%,有28.7%的人表示支出比重為31~50%,有12.8%的人表示支出比重在10%以下,只有5.1%的人用所有支出中超過50%的費用購買服裝。數據表明,大多數被調查者還是愿意將費用花在服裝上的。
“2008年用于服裝的消費金額”調查顯示,32.8%被調查者花費在服裝上的消費約為2001~4000元,其次為6001~10000元,所占比例為18.4%,排在第三的是4001~6000元,所占比例為17.9%,2008年花費在服裝上的費用超過10000元的人數占被調查者的16.4%,花費低于2000元的比例最少,為14.4%。可以看出,各消費區域人數比較均勻,沒有出現非常集中的現象。
在回答“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否會調整2009年購買服裝的預算?”時,有36.0%的人選擇了“與往年持平”,31.5%的人選擇了不確定,而27.4%的人選擇了會有所減少,只有5.1%的人選擇了會有所增加。可以看出,金融危機對消費者的影響確實存在,但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嚴重,這種影響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在消費上顯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