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品依然受外國消費者歡迎
國際在線報道:去年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國內外引起很大關注,并引發少數國家對中國食品乃至全部中國產品質量安全的質疑和不安。在正在北京召開的“兩會”上,中國產品質量問題依然是代表們和委員們關注和討論的熱點,我們估計各位聽眾對這個話題也比較感興趣。為此,本網駐各國記者采訪了當地各界人士。
楊潔篪指出:“中國的食品安全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我經常是吃了中國的速凍餃子去出席外交活動的,去出席記者招待會的。”
正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7日舉行記者會,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在回答有關記者提出的涉及食品安全的問題時,用這句話表達了他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信心。
事實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給予很大的關注。就在“兩會”召開前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獲得了通過。很多外國媒體都對中國通過食品安全法進行了報道,客觀評價了這部法律將要發揮的積極作用。中國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張智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張智新說:“中國食品法至少有幾個大的亮點。第一,它明確了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體制和責任,把衛生部門作為主要的食品安全責任機構;第二,它確立了寬嚴適中的懲戒機制;第三,廢除了食品安全方面的免檢制度和監管碼制度;還有一個就是,對食品進出口的監管也明確了法律責任。”
其實,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包括食品在內的中國產品早已走向世界,并受到越來越多外國消費者的歡迎。81歲的土耳其-中國友好協會會長巴伊塔什先生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近20年來,我幾乎每兩年都對中國進行一次訪問。每次訪問期間,我都把中國當作是買衣服的唯一地方。現在,我根本記不起來在土耳其的什么商店里買過衣服。不夸張地說,這20年里我用的所有衣服和腰帶都是中國貨。”
可以說,“中國制造”已成為一個國家品牌,在全球市場上享有綜合競爭優勢,它使中國和世界其它地區真正實現了互利共贏。法國蒙圖瓦爾市前市長、現任蒙圖瓦爾國際民俗音樂節總監普魯高度評價了“中國制造”:“對我來說,‘中國制造’是一個事實。這說明中國是世界工廠,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既然這些商品賣得很好,這只能說明它們用起來不錯,否則也不可能如此廣泛地被使用。我從沒有對‘中國制造’另眼相看,更沒有什么可以批評的。”
歸根到底,“中國制造”之所以受到全球消費者的歡迎,主要原因還在于中國產品的質量安全總體上是有保證的。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的當下,很多國家的人們依然堅持購買中國貨。阿根廷薩爾瓦多大學東方研究中心當代中國研究系主任豪爾赫·馬萊納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拉美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物美價廉的中國貨,比如我兒子的玩具和我的各種鍛煉器材都是產自中國。如果要我用兩三句話來形容我對中國貨的感受,第一就是適中的價位,第二就是質量越來越好。金融危機沒有影響我購買和使用中國產品的熱情。”
俄羅斯科學院中國經濟與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博士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接受本臺記者采訪時回顧了“中國制造”產品在俄羅斯走過的道路。他也認為,近年來,中國產品的質量越來越好:“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對中國商品的印象曾一度不好。但是,近年來情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們認為中國商品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我個人對中國商品的質量是非常滿意的,中國確實有一些商品的質量非常好,而且毫不遜色于世界一些一流產品。”
的確,有一段時間,一些人對“中國制造”的印象不太好。加上少數西方媒體夸大其詞地渲染所謂中國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使一些外國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質量產生了不信任。對于這種狀況,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洪崇理表示,“中國制造”成功實現轉型完全是可能的。他說:“總的說來,中國在生產制造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產品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而在科技含量較高的高附加值的產品方面中國還相對落后,這其中當然有歷史的原因。中國是到目前為止‘二戰’以后世界上出現的最成功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盡管擁有高科技含量和創新內容的產品還不是中國所擅長制造的,但毫無疑問中國會逐漸轉變,此前我們也看到過韓國、新加坡和日本的類似轉型,沒有理由說,中國不會走同樣的轉型之路。”
事實上,中國政府一直在積極維護“中國制造”這一品牌。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近年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采取了有效的行政措施,在制造、流通等各個環節加強質量監督和執法力度。與此同時,中國企業自身也意識到依靠技術進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才是使“中國制造”長盛不衰的秘決。中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邱國寶是中國縫紉機行業龍頭企業飛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覺得應對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于‘中國制造’(來說是)春天來了。民營企業還靠過去的做法,只靠產品數量的擴張,造得快、賣得多是行不通的。一定要轉變觀點,要讓中國制造賣得久、賣得貴,而這一切都得靠技術的進步、自主創新、品牌影響。”
此外,中國質檢部門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產品質量監管國際合作,與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就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加強磋商,并在統一產品質量安全規范問題上擴大合作。
中國今后還將繼續致力于確保產品質量。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向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2009年中國政府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產品質量。溫家寶指出:“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水平。今年要在全國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以及‘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各行業都要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和安全管理。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健全并嚴格執行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要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