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成:建議紡織服裝出口退稅調至17%
適逢“兩會”召開之際,人大代表、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如成提出了《關于調整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至17%的建議》。在建議中,李如成代表提出,紡織服裝是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根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規模以上的紡織服裝企業虧損面正在擴大,但是企業的數量并沒有減少。而歐美、日本等許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裝企業在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下,面臨停產和半停產狀況,尤其是奢侈品牌陷入6年來的首次衰退,這就為中國質優價平的中高檔產品取而代之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實施海外兼并收購,創國際品牌提供了良機。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應抓住時機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制高點。由于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是對出口產品按照出口退稅率的差異征收一定比例的增值稅,實際上等同于征收出口關稅。如果出口退稅率為15%,由于增值稅率為17%,實際出口關稅征收2%,因此出口退稅率調整至17%即等同于免征名義出口關稅。這也是小步快步不如一步到位的重要原因,在原材料、能源、土地、人工等成本上升,以及加工貿易、環保等新政策同時實施的情況下,實行“全征全退”的管理辦法更有助于中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抓住有利時機,爭奪高端市場,占據國際市場制高點。
他提出,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將民生與支柱產業并提,反映了在金融危機形勢下,就業是我國宏觀政策的重點。作為外貿依存度30%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紡織服裝工業的興衰直接關系到數千萬產業工人的就業,間接影響到1億農民的生計,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從保民生、保就業的角度來看,對紡織服裝工業的財稅支持力度應繼續加大;同時服裝產業作為我國基礎優勢產業,經過30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包括時尚產業、品牌經濟、創意產業、城市經濟、都市產業都在不斷發展,復合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不僅能耗低,無污染,符合綠色GDP的發展要義,更重要的是現代服裝產業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法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制定都市產業戰略,保留發展服裝產業的重要原因。
金融危機并未改變人們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面,紡織服裝依舊是中國目前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只是最近各種因素的疊加使得我們服裝產業的競爭能力減弱。根據“規劃”,未來三年,我國紡織行業仍將保持出口8%的年均增長速度,工業生產13%的年均增速,國內市場衣著類消費保持20%的年均增長。要實現這樣的增長,一方面企業應抓住世界紡織服裝產業結構、國際關系深刻調整的機遇,從跨國產業鏈價值低端向高端邁進,另一方面國家對紡織服裝產業的政策導向和支持非常重要,通過財稅政策的支持,鼓勵企業在制造、研發、商務、文化環節全面提升,創出中國紡織服裝的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