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導致成本下降 中國鞋業得以減壓
就在由美國華爾街引發的金融風暴肆虐全球的前夕,中國制鞋業還深受各種生產經營成本一路飆升,但成品鞋價格滯漲而贏利困難的局面。以美國牛皮為主的原料皮價格大幅飆升,令制鞋用真皮面料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國際原油價格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便從30美元左右每桶一路走高到150美元,令以原油為基礎的各種橡膠、膠粘劑等制鞋用材料和鞋用化工產品價格也一路飛漲。國際鐵礦石價格暴漲引發的鋼材大漲價,也導致了制鞋業所需要的各種制鞋機器價格一路高漲,從而引發了物流及人力成本大幅上漲的連鎖反應,使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存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利潤崩潰”一度成為中國鞋業的流行語。在此大背景下,不少制鞋企業顯得舉步維艱,沿海一些發達地區(如廣東省東莞市)順勢做出了產業轉移的舉措,目前,制鞋業由沿海地區往中西部搬遷的趨勢已經初步形成。有人甚至認為,像制鞋業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生產經營成本和中國人力成本的大幅提升,已經失去了在中國發展的優勢。
就在大家進退兩難,舉棋不定的時候,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危機迅速波及到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一下子打亂了社會經濟及企業經營秩序。這次危機對于中國制鞋業的最大打擊,就是來自歐洲和美國的訂單大幅減少,不少制鞋企業和鞋業外貿公司由于難以承受這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被迫破產、倒閉,更多的則是大幅壓縮產量,一時間,中國鞋業界人人自危。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就是這次金融海嘯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并不全都是壞事,對中國制鞋業來說,依然有其積極的一面。
我們看到,受經濟危機的直接影響,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際原料皮、石油、鋼材等一些基礎原材料商品的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調。到現在,原油已經回落到40美元左右每桶,幾乎回到了6年前的水平。原料皮及鋼材的價格與最高峰時相比,也都打了對折還多。受此影響,制鞋業所需的真皮面料、各種大底、飾品、中底、膠粘劑、制鞋機器等,價格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地回落,就連物流運輸和市場租金方面的成本也減輕了不少。特別是危機發生之前,各鞋廠用工難、招工難的問題,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得到了解決。危機之前,不僅是沿海地區,就是內地的鞋廠,也都出現了招工難。工荒一度蔓延到全國各地的制鞋業及其它行業,中國一直號稱人口大國,人力資源似乎取之不盡,可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勞動力優勢不再,不僅工人難招,而且用工成本節節攀升,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時代眼看就要走入歷史??墒?,經過這次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的洗禮,中國制鞋業目前不僅完全解決了招工難和工荒問題,就連用工成本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對前幾年一直苦于利潤空間緊縮而難以為繼的中國鞋業界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安慰和利好,至少會迎來一定時期高成本時代的緩沖期。
世事變化難料,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不可能螳臂擋車,扭轉大勢,但我們完全可以審時度勢,靈活應對,尋找積極面,盡可能地減少沖擊,或者是萬一不幸被壓垮了,但依然能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