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積累的新視角
一個人的受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知識儲備、認識能力以及生活水平。但是,小孩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什么因素能夠幫助小孩成功獲得高質量的教育呢?許多研究將最重要的因素歸結于家庭背景。那就意味著高收入家庭的小孩會獲得更高水平的教育,事實是這樣嗎?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父母的生活狀況會影響小孩的身心健康,而小孩的健康狀況則會對其將來的教育和工作水平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小孩生活在貧窮的家庭,他的健康狀況不良的可能性更大。例如,心理健康問題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來自貧窮家庭的小孩中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是12%,而這一數據在富有家庭中的比例是8%。
另外,我們發現,胎兒的健康狀況對胎兒今后的健康影響很大,因此,保證孕婦的身體健康就顯得非常必要,同時也是保護胎兒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貧窮家庭出生的嬰兒體重過輕的比例是11.2%,要比出生于富裕家庭的體重過輕的嬰兒的比例高出3個百分點。我們通過對嬰兒出生狀況、體重、營養、身心健康等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小孩的健康不僅僅影響著自身的身心狀況,更重要的是它還影響著小孩今后的發展前景,甚至還影響著下一代。
因此,不管是家庭還是政府公共部門投資于小孩的醫療保健是在源頭上進行人力資本積累,但投資方式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因此,即使我們知道家庭的收入和小孩的健康會對小孩今后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但給予家庭現金補貼是否能夠改善小孩的健康狀況也是個未知數。
之前的研究證明了給予家庭實物補貼會降低貧困水平,但直接的現金轉移支付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另外,健康保險的存在也不足夠消除小孩的健康差距。因此,如何能讓嬰兒在出生時受到平等的健康保障是我們應該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