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轉型現代化的利器:品牌和創新
擁有自主經營品牌的企業不超過三分之一,大部分鞋企都是靠外地大鞋企做貼牌加工和對外批發而生存,這一現狀阻礙了我市整個制鞋行業的發展——
丹陽鞋業:期待向現代化轉型
丹陽是全國有名的“皮鞋之鄉”,然而近日涉及鞋業的兩件事情卻發人深思:一是在當前的春季招工大潮中,丹陽鞋業的崗位在招聘會上不像廣東、浙江、福建等地那么吃香,在眾多的打工族群眼里,總顯得那么有點被人冷落的感覺。二是記者隨市領導走進一家初具規模的鞋業公司檢查節后生產時發現,雖然企業能年產100萬雙皮鞋,生產紅火,但當問到其品牌時,企業卻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
丹陽鞋業起步較早,具有品質良好的傳統優勢,為何邁不開大步?為何闖不大市場?帶著這一系列問題,記者在東方皮革商城和有關企業經過深入調查發現,缺乏品牌和創新意識是阻礙丹陽鞋企向現代化企業轉型的關鍵。
傳統優勢獨特但缺乏品牌化大手筆
作為歷史悠久的老牌制鞋基地,我市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興起了作坊式的制鞋業,丹陽鞋也以其扎實穩定的品質在業界擁有良好的口碑。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中國鞋業品牌大潮風起云涌的十幾年后,一批品牌成功突圍,多個基地獲得區域特色產業基地的稱號,其中卻很少見到丹陽鞋的身影。在國內鞋業格局劇變,品牌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的今天,丹陽鞋業多年來在品牌化道路上卻缺少應有的大手筆。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