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出口遇挫 退稅率提高或成雙刃劍
肖君利是山東一家專門做代工的服裝廠老板,在這個早春來臨的時節,剛參加了第十九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華交會”)的他卻感到陣陣寒意。
“跟往年比,我們公司拿到的單子少了30%,但這已經算是不錯了,最起碼我們可以做到5~6月份,很多公司都沒有單子。” 肖君利介紹,今年的華交會可能將是歷年來最“冷”的。
而華交會的低迷情景正是中國外貿形勢的“縮影”。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指出,中國外貿出口降幅之大為近10年以來前所未有。即便剔除春節因素后進出口下降的幅度要緩和一些,但仍說明中國外部需求和國內需求最壞的時期遠未結束。
美國勞工部1月9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08年12月,全美非農部門工作崗位削減52.4萬個,失業率上升至7.2%,為16年來的最高點。歐盟委員會最新預測稱,2009年歐盟范圍內將減少350萬個就業崗位,未來兩年歐盟各國平均失業率將升至10%,歐美失業率的高企導致進口需求低迷,直接惡化了我國的出口環境。
汪前進表示,直到全球消費者重新投入消費之前,很難指望我國紡織出口恢復增長,今年紡織出口增速能維持在-10%之內應該是比較樂觀的預期了。
在外需萎靡的情況下,更多的紡織企業把出口退稅上調當成了救命稻草。據本報記者獲悉,即將公布的《紡織工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細則》中,國內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將由15%上調至17%的最高點,這也就相當于實現零稅率出口。
但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提高出口退稅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在短期內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國際貿易摩擦的頻率。同時,隨著退稅率的不斷提高,未來提高的空間必然是越來越小的。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鋼對媒體表示,出口退稅對于企業的利好是短期的,是一次性的。他進一步稱,在調研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都反映,當出口退稅率調下來的時候,在進行價格談判的時候,那些采購商就會主動壓價,最后僅有的利潤點反而被國外采購商吃掉了。
“我們一直認為,上調出口退稅率對行業效益和企業經營作用不明顯,不會改變行業效益增速下滑和出口出現負增長的趨勢。”國金證券紡織服裝行業分析師張斌坦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認為,出口退稅對于企業來講有時是一種“看得見摸不著”的鼓勵政策。因為出口退稅的優惠只有在企業出口的情況下才能得到。但目前的情況是,外需減弱,很多企業根本就接不到訂單,在這種情況下,退稅成了一紙空談。因此,他建議,國家可以考慮從產業環節入手,如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降低生產成本,減小企業經營壓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