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泉州鞋革行業發展
自從年初報道了泉州制革制鞋企業春節后開工率92%之后,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在這個經濟寒冬里,泉州制革制鞋行業已經贏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目前,出口狀況持續惡化,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繼續加深,鞋業發展停滯,上游皮革行業的日子很是不好過。廣東省所受打擊最為深重。部分國際企業開始選擇轉移訂單之路,泉州則是他們的不二選擇。
承接訂單轉移優勢,泉州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盡管金融危機對泉州本土制鞋企業也帶來不小的沖擊。去年,因為受下游鞋業不景氣的影響,泉州皮革行業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小企業產能下滑40%到50%,大企業則普遍下滑20%左右。“有不少企業已經處在倒閉的邊緣。但,訂單從廣東轉移到泉州無疑為制革企業打了一針“興奮劑”。
2009年3月7日,阿迪達斯和銳步兩大巨頭對泉州數家企業進行了考察。阿迪達斯總裁海納親自帶隊開始了考察之旅。在這之前,雖然泉州地區已有企業為阿迪達斯貼牌,但其貼牌廠家主要分布在廣東,而隨著去年蔓延的世界金融危機,廣東的鞋業遭受重創,不少企業已經倒閉,這讓阿迪達斯不得不重新尋找貼牌企業。從整條產業鏈角度而言,海納非常滿意,表示將把大量訂單轉到泉州。海納的表態讓泉州鞋業和皮革行業看到了新的希望。
之后,泉州利好消息不斷,又一國際機構影響力被引入了內銷市場。近日,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馬球運動監管機構U.S.POLOASSN(美國馬球協會)結盟泉州企業,共同開發相關品牌的中國內銷市場。目前美國馬球協會統一管理下的產品涉及男裝、女裝、皮具、旅行包等多個領域。泉州鞋業企業代理國外品牌是嫁接資源的重要方式,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的今天顯得更為可行。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是國際品牌夢想的大蛋糕。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首先要面臨本土化的過程,找發展成熟的同行是首選的切入方式。下游鞋業的內銷市場的成功開拓,為皮革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夯實的基礎,緩解了皮革行業下滑趨勢。
不可否認泉州抓住了這次國際巨頭訂單轉移的絕好時機,但同時我們要看到這些國際巨頭對質量和環保的要求是非常嚴苛的,而泉州部分鞋企以目前的技術和管理現狀尚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就注定了泉州要想在這次訂單轉移之中分得一塊“蛋糕”必須要對產品的環保標準有個清醒的認識,以積極的態度加強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縮小差距,這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