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鞋類制造業受金融危機影響
上世紀末爆發的金融危機曾使阿根廷這個新興市場的典范陷入了經濟崩潰和社會動蕩。那么,在去年開始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悲劇是否會重演?阿根廷目前面臨哪些經濟困境,又會如何走出困境?本網駐阿根廷記者王覺眠從布宜諾斯艾利斯發回了報道:金融危機下阿根廷的“內憂”和“外患”。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阿根廷從以往的金融危機中吸取了教訓,對其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變革,所以目前阿根廷金融市場泡沫不大。但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阿根廷作為出口大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阿中商貿聯合會的主席路易斯·伯西對記者說:“阿根廷經濟學家普遍預計,今年下半年阿根廷經濟將會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發生震蕩。政府正在采取多種措施,補貼扶持本國工業,避免金融風暴引起大規模的失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停滯。”
目前,阿根廷國內的紡織業和鞋類制造業等實體經濟已經受到影響,阿根廷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的旅游業也呈現下降的趨勢。面對實體經濟受到的損失,伯西說,政府一味補貼也不是長久之計,因為阿根廷有自己獨特的金融問題:“阿根廷(因外債問題)沒有國際信貸的信用,所以政府給企業的資助和補貼都要從中央銀行的國家外匯儲備中支出,但是如果阿根廷外匯儲備因此大幅減少,將很難應對美元升值等問題。”
伯西還特別指出,對于阿根廷來說,金融危機是“外患”,而持續一年尚未解決的阿根廷農業危機才是阿根廷的“內憂”。阿根廷是世界主要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大國,阿根廷的經濟問題離不開農業問題。去年3月份爆發的農業危機導致農民罷工和主要農業團體與政府間的不信任,圍繞著農業的工業生產活動也受到影響,同時,國際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這一系列的負面效應給阿根廷這個農業大國帶來不小的沖擊。“內憂”加“外患”,將給2009年阿根廷經濟發展帶來雙重打擊。 他說:“一個問題是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另一個是農業問題。農業問題是阿根廷經濟的特色,目前工業的不振,和農業團體與政府間的因稅率問題而產生的長時間關系緊張有關。對阿根廷人來說,農業問題比金融危機的影響大的多,深遠的多。”
伯西同時指出,由于農產品交易有期貨貿易的特點,所以金融危機對阿根廷農產品出口的影響應該會在今年下半年逐步顯現:“農產品的交易通常是期貨貿易,所以,金融危機的沖擊有延后性,今年(農產品)前景堪憂;另外,部分國家向阿根廷購買農產品是實行現貨交易,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這些國家無力購買大宗農產品。”
面對內憂外患,阿根廷政府3月初召集全球使節會議,討論阿根廷在應對金融危機挑戰中如何發揮國際合作。來自世界各地100多名大使參加了會議。伯西說:“阿根廷應加強同拉美國家的經貿聯系,比如,我們和巴西的關系從政治角度上看很緊密,但是從貿易角度來講,發展還不夠;盡管阿根廷在南共市做了大量努力,但是還未能充分利用地區市場的優勢。所以,阿根廷在地區市場開拓方面還需要再努力。”
他還指出,中國和阿根廷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危機面前,兩國應加強合作。合作分兩個層面,一個是民間經貿往來,一個是政府間的溝通和合作;民間企業應溝通信息,同時兩國政府也應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雙邊經貿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