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握緊現金流
生存法則很簡單:手里有現金嗎
“這個時候,最關鍵的是如何把握好現金流。”莊吉老總吳邦東說,“現在很多企業倒閉,關鍵是現金流出了問題。”
而根據調查,目前2/3企業面臨虧損和破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資金緊張。
“外貿單子都有欠款。韓國人欠我們一百多萬,三個多月了還沒還。” 溫州好霸鞋材董事長林錦標正在為自己三百多萬應收款發愁。
“去年下半年的貨款,我一分錢都沒有拿到,”張久虎公司在美國的代理商是一家小型的服裝公司,在過去的多年里,他們之間的合作非常圓滿。
據張介紹,他與對方合作采用放賬交易形式,即對方只需要預先支付總貨款10%到30%的訂金,而后尾款將在交貨之后的90天到120天還清。
“這在以前沒有什么問題,但現在問題可大了。”張久虎說。
“2008年,公司深切感受到國際貿易風險上升極為明顯。”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溫州辦事處主任助理陶林說,去年1月至11月底,該公司接到的報損案件數量同比增長40%。
這與中國部分企業搶單子有關,“很多外商在中國企業那邊的訂金只有不到貨款的10%,有的甚至沒有訂金,”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
然而現在,部分采購商可能宣布破產。而在隨后清算過程中,這些貨物反而成為了買家資產。
因此,“中國企業應加強對外貿易中的信用風險管理。”幫助企業追討商賬的杰爾曼公司經理項妙根說,企業要通過第三方,調查采購商經營現狀、信用狀況,嚴格按照規范貿易合同辦事,不要輕信買家破產。
而一旦發生貿易欠款,一定要盡快采取措施,催收呆壞賬,提取壞賬準備金,更不能用債務來換取“新訂單”。
如果對方運作破產,就應該馬上進行法律訴訟。
還有專家提醒說,企業避免過大的下單,并拆分合同,如200萬美元的合同,可拆分成幾個合同,并且提高保證金比例。
另外,還要提防被“職業債務人”所騙,他們一般會給10家以上供應商“下套”,等每個供應商累積了30-50萬美元的欠款,就策劃資產轉移和破產保護。
面對外商拖欠貨款嚴重的趨勢,去年10月初,商務部發出了《加強企業出口收匯風險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積極推進出口信用保險,駐外經商機構積極協調重大收匯風險事件等。
中出保公司也成立了次貸危機研究小組,強化風險監測和管控機制,以應對次貸帶來的國際買家風險問題。
中出保公司表示繼續為國內企業提供國際商賬追收服務的同時,還對它的客戶企業提出一系列應對建議,包括加強與海外客戶的聯系,充分利用資信調查、行業內部信息交流、參加展會等。
中出保也開始通過自己的海外追償能力,迫使國外公司與中國廠商共同坐到談判桌上研討解決方案。
而很多企業也行動起來,提前預防風險。
萬事利多年來,采取信用證,通過銀行中介,降低了風險系數。
而面對人民幣升值,2007年雪蓮一方面靈活運用外匯對沖技巧減少損失,同時在接2008年訂單時提前鎖定匯率。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