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鞋業訂單未明顯回暖 鞋企招工仍呈疲狀
四川籍農民工張德春節剛過就返回廣東,但至今未能找到工作,不少小廠都倒閉,偶爾有個別大廠招工,但往往需要的是技術工。沒什么特殊技能的張德,在盤纏即將用盡的情況下,正面臨著繼續留粵還是返川的痛苦抉擇。
廣東是引入全國農民工最密集的省份,外省勞動力占全國跨省流動勞動力總量的三分之一。來自勞動保障部門的數據顯示,節后入粵的農民工達到946萬人,其中八成是返崗人員,無明確就業目標的農民工近200萬人。
四川一直以來大約有500萬農民工在廣東。四川省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勞務工作處處長鄭強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春節過后至3月底,到廣東的川籍農民工比去年減少了40萬~50萬人,至于返粵農民工中有多少找到工作,這難以統計,目前就業形勢應該比較嚴峻。
春節后到4、5月份,原是廣東企業招工的高峰期。但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改變了這一切,國際訂單持續疲軟,至今還看不到明顯的回暖跡象,不少企業依然處于觀望中而不敢招工,一些企業因訂單萎縮甚至繼續裁員,廣東之前“民工荒”的局面現已變成“民工慌”。
企業仍在觀望
在陽春三月里,一些鞋企原本期待訂單可以如同天氣般回暖,但結果未能如愿以償。廣東鞋企業聯盟秘書長郭煒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剛過去的3月里,接單情況與今年1、2月差不多, 整體還是處于下跌的形勢中,大型企業的訂單普遍比去年同期下降三四成,一些小廠下跌得更厲害,只有極少數企業的訂單沒有大幅減少。“幾乎沒有什么鞋企愿意在訂單如此不理想的情況下招人。” 郭煒文說。
廣州市番禺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告訴記者,廣東鞋產品主要出口到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市場,目前這些地區的經濟依然不景氣,消費市場的持續疲軟決定了訂單暫時難以出現回暖。制鞋企業普遍遭遇開工不足的局面,為了減輕負擔以及維持經營,不得不采取“瘦身”。
“我們的企業由去年2萬名工人逐漸減少到目前1.3萬人左右,假如出口形勢繼續惡化,不排除繼續裁員的可能性,國際市場的需求疲軟造成工廠開工不足,盡管近幾年開始拓展內銷市場,但對于原先100%出口的加工貿易企業來說,內銷市場很難一下填補外需所萎縮的市場份額。目前,我們內銷只占總銷售不到10%,而出口訂單下降了30%~40%。” 吳振昌說。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