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鞋企的生存和挑戰
隨著股市嚴重下挫,國家貨幣從緊的財政政策,原材料高漲,工人工資普遍提高,通貨膨脹高居不下。面對這一系列難點問題,這些行業本身靠低成本獲利的企業如何在08年艱難的渡過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近幾個月央視財經新聞連續幾次對廣東浙江的中小企業作了專題報道,這些中小企業狀況甚憂,曾經機器的轟鳴聲,曾經的車水馬龍。如今有的企業關閉或者暫時停產或者外遷。在大環境下國家銀根緊縮,企業要發展融資成了大難題,唯有向民間資本借貸,根據前段財經新聞報道一向是民間資本借貸最活躍的地方---溫州,利息高出銀行好幾倍,企業能否承受如此高的負擔。國內外CPI持續攀升,由成本推動的原材料上漲對企業的銷售與利潤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筆者曾經對中小鞋企作了深入的調查,走訪了廣東、福建、溫州等地的制鞋企業,于去年寫了一篇《溫州中小鞋企:品牌化之路能走多遠》的文章,相對其他地方溫州鞋與晉江運動鞋在市場占有率是比較高的,也最能體現中國整個鞋業發展態勢。
福建的一些中小鞋企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企業關閉現象不是什么新聞了,原來做外貿的企業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出口嚴重受挫, 06年出現井噴式的轉做國內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國內運動市場的競爭。然而這些中小企業對國內市場不熟悉,沒有幾家能夠發展順利的,這些企業又一次面臨著生存問題,值得慶幸的一些大品牌主動將那些小企業納入其產業鏈中。據了解一些大的鞋業品牌反而發展的更好,他們擁有雄厚的資金、殷實的品牌基礎、穩定的優秀管理團隊、良好的企業制度,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格局已經形成。
由中小鞋企組成的被冠以中國鞋都的溫州,這幾年企業的發展不盡人意,與其不如說是企業戰略思維的落后。溫州鞋業品牌定位與產品定位太模糊,年齡跨度太大,覆蓋面太廣,從20歲到5、6十歲,使得溫州品牌在產品支撐上顯得非常脆弱,更造成了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的模糊。還有企業品牌命名沒有對號入座,這一點福建的服裝企業如七匹狼男裝,勁霸男裝等做的比較好,值得鞋企品牌學習。很多溫州鞋企男女鞋用一個品牌去推廣,有的很男性化的品牌照樣有做女鞋,難怪他們的代理商經銷商抱怨女鞋難做,甚至做女鞋都是虧損的,而企業在訂貨會上強制要求代理商訂女鞋的比例要達到公司的要求,企業的這種經營方法簡直是把自己推到死亡的邊緣。試問:經銷商代理商做你的品牌沒有錢賺誰愿意繼續去做呢,企業沒有盈利能支撐多久呢。特別是國內市場大部分品牌百份之80以上是靠外購,采購成本物流成本不是小數目,營銷費用、廣告費用、品牌建設是個大輸血的工程,在年產值2億以內的中小鞋企普遍沒有錢賺,盈利是一個企業最終的目標。事實上原有溫州鞋的優勢幾乎蕩然無存,溫州鞋企所謂的品牌輸出幾乎耗盡了原有溫州制鞋產業集群的優勢。而提供貼牌加工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主導權,當然有的企業老板和高層管理不這么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