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如何用“社會責任”完善品牌
品牌贏市場,責任贏人心。在經濟危機之下,企業非常有必要推廣社會責任建設,來賦予品牌新內涵。” 在上周舉行的第九屆晉江博士后論壇上,西北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盧山冰給企業界人士做題為“品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講座,呼吁泉州企業用“社會責任”來完善“企業品牌”建設。
泉企對社會責任存在三大誤區
2008年1月8日,蒙牛發布首個《社會責任報告》,有一句話震耳欲聾———“100年后蒙牛存在的第一個條件是什么?———責任”。
據了解,目前泉州民企品牌云集,但是無一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按照規定,上市公司必須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但是目前發布報告的中國上市公司還不到1/3。“其實,在當前的經濟危機之下,企業非常有必要開始社會責任工程。”盧山冰分析說,社會責任不是無病呻吟,更不是玩形式,而是企業品牌得以延續的根基所在。
“但是目前,泉州企業對社會責任存在諸多誤區。”盧山冰分析說,第一個誤區是,社會責任是大企業的事情,與小企業無關。其實,從企業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必須承擔社會責任,比如:納稅、支付員工工資等。不同之處僅在于,大小企業因承擔社會責任所帶來的影響面的大小。而深度及收效,不因企業大小而變化。第二個誤區是,不少泉州品牌企業,把社會責任單純地看成慈善事業。做慈善僅是社會責任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在企業經營的每個環節,都與社會責任息息相關。如環境保護、勞動保障、遵紀守法等。第三個誤區是,有不少企業認為,承擔社會責任主要是為了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公關危機。其實,承擔社會責任如同強身健體。社會責任承擔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品牌對外的傳播,更是企業與政府對話的優勢砝碼,還是對經銷商和投資者的一種承諾。
泉企如何開展社會責任策略?
在漢語中,“責任”的解釋是“該做的事”。“因此,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應該做的事情,這決定了企業品牌發展的方向。”盧山冰說,企業不僅是經濟活動中的經營主體,在社會活動中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現代社會中,企業已經不能作為一個純粹意義的經濟組織存在了,企業已經嵌入到社會結構之中。企業擔當社會責任是社會的期望。企業影響越大,擔當的社會責任就越重。正所謂,企業因為品牌獲利,品牌因為責任獲益。
對于泉州民營企業,以企業責任為核心開展品牌建設,應該具體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盧山冰建議說,簡單來說,企業社會責任涉及的對象,對內包括股東和員工(甚至員工的家屬),對外包括政府、主流社會精英、商業合作伙伴、銀行、顧客、社區等。
具體來說,可以細化到:誠實守信;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做精產品質量和提高服務水平;開展安全生產,提高職工工資和各種福利;自主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環境、節能減排;關心弱勢群體,開展社會捐助等公益事業等。
比如,在自主創新方面,諾基亞貫徹CSR理念節省企業運營成本,使用緊湊型手機包裝盒后,2006~2008年共為諾基亞節約了超過4億元的包裝和運輸費;又如在關注弱勢群體方面,可口可樂公司定期資助農村教育,捐助希望工程,并設立大學獎學金。
那么,企業應該如何開展社會責任策略呢?盧山冰建議說,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首先,定期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行業里,誰先發布,誰主導行業社會責任建設;其次,必要時進行SA8000認證,這不是政府標準,這是行業標準和國際性標準;再次,制定企業社會責任規劃,尤其是企業善款年度規劃;此外,企業在外部社會責任活動上和行為上,注意選擇特定的區域、人群,達到特定的目標,進行必要的保護。比如歐普公司選擇的援助人群定位在腦癱兒童和白內障兒,而諾基亞則更側重定位在中國農村兒童早期養育和學前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