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力思服裝1.5億之謀
夏國新喜歡用珍珠來形容自己運營了15年的服飾品牌,如今,凱雷開始參與“打磨”這顆“珍珠”。
3月25日,凱雷亞洲增長基金的1.5億元人民幣,逆勢注入深圳歌力思服裝實業有限公司(ELLASSAY,以下簡稱:歌力思)。記者從相關渠道得知,此次注資已全部到帳,凱雷將擁有歌力思10%左右的股份。
作為歌力思創始人兼董事長,夏國新并不愿意透露公司的營收規模,只稱“去年在深圳納稅八千萬”。
當幾乎所有VC/PE都捂緊口袋時,凱雷這樣一次逆勢大規模注資,難免不讓人揣摩:為什么是時尚女裝?為什么是歌力思?
凱雷的選擇
“我們做服裝內銷的,現在好像底氣更硬點,因為目前這個市場還挺穩。”夏國新說。
如果仔細分析,你會發現所謂的“逆勢”,自然有其背后的邏輯。
2008年,對于外貿導向型的服裝制造企業來說,的確是難捱之年。世界金融環境的惡化造成外部需求下降,出口大幅減少,同時服裝成本卻在上升。2008年全年累計出口1852億美元,同比增長8.2%,遠低于2007年18.9%的增長率。
而2009年,挑戰更巨,據海關快報統計,2月份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66.8億美元,同比下降35.1%,環比下降56.2%。前2個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19.1億美元,同比下降14.5%。
但凱雷的此次投資,卻限于“只做國內市場的國內企業”。 凱雷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祖文萃,對自己的選擇,首先框定了一個范圍。
國內消費市場,的確是目前環境下最大也最安全的掘金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出口轉向內銷,而國外的淘金者也蠢蠢欲動,就在歌力思宣布融資的第二天,意大利 “解碼時尚產品展示機構”,帶著十幾個時裝品牌,宣布進軍中國市場。
而相較于一度炒得火熱,如今卻成了VC手中燙手山芋的ITAT模式,歌力思或許有種服裝業“返璞歸真”的味道——這是個以追求品牌、設計為靈魂的行業。
“第一次見面時,他沒有談任何業務、金錢方面的東西,而是一直講我們如何合作,建一個長期的品牌。”這是祖文萃對夏國新的第一印象。“而且它的商業模式比較特別,有很高的利潤,很穩定而不是飛速的增長。”
事實上,與出口企業的水深火熱不同,主攻國內市場的品牌時裝,抗周期性顯然更強一些。
夏國新給出的數據是:歌力思每年大概都是在30%—50%的增長,2008年增長30%,2009年第一個季度,同比增長也將近在30%。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