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為何“看美國臉色”討論出口?
隨著生產的逐步恢復,二季度行業情況可以概括為:1、外貿需求整體不樂觀,但惡化程度在放緩;2、內需長期來看有潛力,但短期受收入預期減少的抑制;3、服裝企業降庫存化的過程會導致價格繼續下跌,進而影響企業經營效益。
1、2月份外貿數據意料之中的差,不過從出口結構來分析,即使面對擁有勞動力成本優勢的越南等國,我國的外貿優勢仍然存在。從長期來看,我國外貿形勢能否好轉取決于全球經濟的轉暖和增長方式的轉變;而短期來看則要等待海外需求的回升。不過好的預期在于,美國的國內零售額增幅下降的幅度在收窄,預示著未來出口好轉的可能性在增加。
相較于外貿形勢的不明朗,我們更看好內銷市場,主要理由來自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我們曾測算,如果只依賴城鎮化的推進帶來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每年的服裝市場容量會有至少10%的增長,而如果再考慮經濟增長帶來的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市場容量的擴大速度將遠超過10%。當然短期來看,經濟增速的放緩對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抑制不可避免。我們認為內銷零售額增速放緩的很大原因來自價格的降低,主要原因來自服裝企業的降庫存化行為帶來的價格下滑。未來隨著服裝企業降庫存化接近尾聲,國內零售額增速的回升是可以期待的。
物價指數的紛紛回落對于行業更大的意義在于其預示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壓力在進一步減輕。我們認為,這有助于重新打開企業的降價空間,利用價格優勢來應對暫時的經濟困難。
近期重要的政策來自出口退稅率上調至16%。我們認為政府如此小心翼翼的調整行業出口退稅率是出于防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想法。由于海外需求的疲弱,單純依賴上調出口退稅率來刺激出口并不現實。退稅率調整的更重要意義在于為外貿企業降價留出空間,緩解企業的部分出口壓力。
上面我們提到了:美國的國內零售額增幅下降的幅度在收窄,預示著未來出口好轉的可能性在增加。在本篇報告中我們將用更詳實的數據證明此觀點。
我們觀察到,美國紡織品服裝月度零售額自08年8月份開始加速下滑,但在今年2月份終于出現轉機:下滑幅度逐漸收窄。雖然內需完全的反轉還無法確立,但我們至少看到其并沒有向更壞的情況發展。況且我們看到美國服裝終端市場的庫存一直維持的較好,庫存銷售比的上升主要來自銷售額的下降。但09年1月份服裝零售商的庫存銷售比開始回落,預示著庫存消耗過程中銷售額逐步回升。由此我們預計,此趨勢下新的訂單需求將會逐漸增多,對我國的出口企業來說是好的預期。
盡管美國的國內需求自去年7、8月份開始迅速下滑,但迄今為止其仍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美國市場仍是我國紡織品服裝重要的需求終端。而且我國的紡織品服裝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優勢依然明顯,這不僅表現在市場占有率上我們持續保持第一的位置,而且即使在困難的時期我們的占有率仍在持續提升。只不過競爭力有結構上的變化:紡織品的競爭優勢要明顯超過服裝,主要原因來自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的逐步消失和生產技術優勢的增強。總體來說,美國需求的好轉對我國的出口意義仍然重大,可能會扭轉我國外貿頹勢,緩解當前很多出口型企業的經營壓力。
如果美國內需逐步回暖,以該地區為主要出口市場的企業訂單增多將毋庸置疑,為此我們篩選出行業內出口占比較大,且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幾家公司,他們將是這一事件下主要的受益者,同時我們也測算了出口退稅率上調1%對公司EPS的影響,并依此做了排序。綜合考慮多種影響因素及當前股價水平,推薦公司為瑞貝卡和金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