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HIC看服裝行業新走勢
當CHIC2009落下帷幕時,眾多服裝業人士仍然沉浸在這場盛大的聚會氛圍中,試圖通過短短四天的思維激蕩,思索產業及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實際上,十七年來,CHIC博覽會之所以被稱為行業晴雨表,正是因為CHIC的終極價值意義在于反映行業轉型變化軌跡,折射產業變革背后的邏輯。
毫無疑問,對于紡織服裝行業而言,2009年是意義重大的一年,隨著全球經濟進入震蕩、調整期,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長期以來的生存模式受到嚴峻挑戰,幾乎所有的企業都開始重新審視成長之路。記者通過CHIC2009觀察到,相較悲觀消極的“寒冬論”,一種強烈的行業信心正在增強,中國市場的廣闊發展空間被海內外服裝企業普遍看好,諸多知名服裝企業負責人對于資本、市場、品牌、創新等關鍵詞的理解也愈發清晰。
理性回歸
危機之下,服裝企業該采取什么措施應對?這基本上已成為CHIC期間多數企業負責人需要正視或回答的問題。一位業內資深人士稱,思考未來的服裝方向,若能站在設計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去思考問題的實質,就會看得更清晰,看得更遠。
“回到原點”,成為了設計師品牌“杰施”發布會的主題。品牌負責人施杰表示,危機讓經濟回到了原點,設計也回到了原點,就是找到了一個重新的原點,或者說文化、服裝的原點。著名設計師謝鋒也認為,現在全世界的設計師都在回歸本源,那就是如何讓消費者認可你的品牌,認可你的品質。
在太平鳥集團董事長張江平看來,越是危機,越有轉機。張江平更是毫不諱言地稱,未來太平鳥要與Zara在中國市場一較高下。記者了解到,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優勢及供應鏈整合能力,是張江平敢于“叫板”Zara的重要原因。
“我們每天平均有十幾個款式推出,一年大概要推出4000多種款式。這么大的體量、設計能力,也決定了我們產品的競爭力。”張江平介紹到,Zara每年新款單品12000件左右,太平鳥的開發設計能力經過歷練,已達到每年4500多款的投放量。此外,Zara素以2周快速供貨為傲,太平鳥目前已將周期縮短至1個月,國內眾多服裝企業則為2-3個月。記者還獲悉,2008年,太平鳥銷售額達30億元,其中,產品研發投入費用占10%。
深受都市消費者喜愛的男裝品牌馬克華菲,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市場份額。馬克華菲公司CEO楊坤田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面對金融危機,產品創新是最重要的,因為產品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馬克華菲的設計一直在行業引領潮流。去年年終的時候,我們又加大了產品研發速度,重新聘請歐洲一個團隊過來幫助我們做品牌的梳理,包括品牌產品線重新的構造,還有品牌主張、品牌價值觀等等。”
可見,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國內外消費者紛紛捂緊口袋,消費趨于理性,這就對服裝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忠誠度形成考驗,誰能為消費者帶來性價比高的產品,誰才能在這一輪競爭中勝出,這正是促使服裝品牌主動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的外因。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