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規范貿易秩序 有利鞋類出口
昨天,中俄規范貿易秩序研討會在溫召開,中俄雙方共同強調,“灰色清關”是兩國都不愿意看到的現象,也沒有前途,只有規范貿易秩序,中俄貿易才能步入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我方要求,俄羅斯方面在關閉“灰色清關”后門的同時,也要大開“白色清關”這扇前門。
據了解,自1998年以來,俄羅斯大規模查抄華商貨物事件屢屢發生,每次事件后,我政府部門都進行了堅決交涉,但由于華商無法提供合法清關證明,難以通過合法手段有效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俄清關公司壟斷報關環節,勾結海關有關人員暗箱操作,大肆灰色清關、中飽私囊。灰色清關養肥了俄羅斯個別腐敗分子,政府卻流失了大量稅收,同時大量低價走私“舶來品”也對該國民族工業造成沖擊。俄羅斯高層對此已有清醒認識,總統梅德韋杰夫親自主持成立“國家反腐敗委員會”并首倡“申報個人財產”,這也是近年俄執法部門頻繁查抄大市場貨物的原因。
不僅如此,由于灰色清關實際上就是走私,俄羅斯有關部門完全可以依據該國《刑法》追究華商刑事責任。此外,華商在俄大市場的經營屬于非法經營,一不注冊公司二不繳納稅費,同樣違反俄法律,因此“俄方有理在先,中方欲辯無辭”,除了正規清關,合法經營,華商已無路可走。
目前,我國出口到俄羅斯的輕紡、服裝、鞋類等產品鮮有知名品牌,多屬于大路貨,定位在中低檔消費群體,清關后普遍在大市場擺攤批發,低價競爭是其立身之本。在灰色清關渠道仍較普遍的情況下,客觀上沖擊了通過正常清關對俄出口商品的在俄銷售。俄駐華使館海關參贊托波爾科夫表示,俄羅斯國內對中國商品、特別是輕工產品仍有較大需求。但目前中方對俄出口存在一種趨勢,即大量檔次較低的商品開始重返俄羅斯市場。
中國海關總署國際司代表程方曉指出,華商是灰色清關的受益者,也是查抄事件最大的受害者,灰色清關有暴利驅動的因素外,華商本身對俄羅斯語言、法律不懂,俄羅斯海關通關效率不高,對進口貨物的估價遠遠高于物品實際價值等也是客觀原因,俄羅斯在堵住灰色清關這道后門的同時,也要打開白色清關這道前門。雙方要加強在俄中資企業和華商的培訓,鼓勵和支持他們在俄建立規范的報關機構、物流機構等,有關方面還必須切實提高通關效率,對于規范行為給予便利。
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齊普拉科夫表示,俄方完全贊成和支持中方的建議和措施,只有規范貿易秩序,雙方貿易才能平穩持續增長,兩國海關要為創造良好貿易環境發揮更重要作用。
昨天參加研討會的中方人員有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及省市相關負責人和全國相關企業負責人,俄方有包括俄聯邦海關署中央海關局局長普魯索夫等9人。此次研討會后,俄方回國后將在當地再舉行一場和華商的座談會,力求解決灰色清關這個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