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家鞋機商晉江“取暖”(
午餐時間,晉江鞋博會鞋機展館里仍然人頭攢動,“今年的鞋機展位與往年相比顯得尤其熱鬧,從展會還沒開幕到現在,為了給客戶介紹產品,我們連早飯和午飯都沒時間吃。”在鞋機普遍銷售并不理想的情況下,來自廣州、東莞、深圳、溫州等地的鞋機企業,在晉江鞋博會上受到如此關注,連參展商也感到相當意外。
本屆鞋博會共設580個鞋機展位,參展企業來自意大利等16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東莞、溫州等地。在全球制鞋業面臨寒潮、鞋機需求不振的形勢下,鞋機設備企業在晉江感受到了“寒潮”外的絲絲“暖意”。
設備升級拉動鞋機訂單
對于這次一些遠道而來的鞋機商來說,2008年甚至2009年的第一季度,慘淡的銷售業績,讓他們一開始對此次參展并不抱多大希望。
一位參加了東莞鞋機展的企業主告訴記者,從2008年的鞋業生產狀況看,2009年的鞋廠預算,會因更大的壓力而變得單調甚至空白。有實力的鞋廠雖然可以正常運轉,但考慮成本等因素,不可能有太多固定設備的投入,“這對鞋機企業無疑是市場寒流,尤其是以生產主設備為主的企業可能會處于零訂單狀態。”
采訪中,多數來自廣東的企業還表示,據廣東鞋機界業內人士分析和有關資料預測,2009年鞋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尤其是上半年,會有一個異常的低谷。因此,廣東鞋機業在這一時期將會更加難熬。
“不過,來到晉江后我們發現,這里的制鞋企業受到外部經濟的沖擊較小,不少企業在這個時候還打算引進先進設備。”東莞一電腦切割設備有限公司的謝柏海經理說,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晉江鞋企不斷邁進的設備升級步伐,無疑給他們這些鞋機企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機械信息化需求增強
記者發現,盡管本次鞋機展館中的各種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但國內三大鞋機產地仍然保留著各自的特點。在多數廣東企業展位上,產品以臺灣鞋機為基礎,“服務”是這里的主題,這些企業通過改進機器功能、降低成本、提供售后網絡協助服務,尋找產品的新賣點;溫州鞋機企業則照常打“價格牌”,當然除了價格便宜,專業化、批量化、品質穩定也得到生產企業更多的重視;參加本次展示的福建企業,在引進技術生產組裝全新鞋機的傳統模式外,有個別企業還通過與意大利同行的技術合作,大大地提高自身鞋機的水平,縮短了與世界水準的差距。
在有意升級設備的泉州制鞋人眼中,技術水平上,大陸鞋機與臺灣鞋機相差無幾,有些產品已經完全沒有什么區別,但歐洲鞋機在某些高端產品上還有一定的優勢。通過一上午的觀察,來自溫州的一歐洲品牌縫紉機設備公司銷售部的易曉平認為,目前歐洲鞋機還是占據著高檔鞋機的主流,雖然這部分占整個市場的份額不大;臺灣鞋機保留相當的競爭力,特別是在大陸的臺資鞋廠內,臺資鞋機企業的市場份額還存在明顯的優勢。
在技術和質量外,“增強機械信息化”是多數參觀者想傳達給鞋機制造商的信息。特別是主攻外貿的鞋企,在訂單減少的同時,國外訂貨商的需求漸漸趨向于個性化,“款式多批量少”使得制作流程也更加復雜,為了減少人力成本和材料損耗,他們希望鞋機未來在信息化、自動化、精益化方面能有所突破。(王宇)
新加坡機繡企業看好福建市場
本報訊(記者劉文艷)來自新加坡的新躍機械有限公司,今年第一次參加鞋博會,這是一家生產電腦刺繡機械的企業。據了解,該企業以前的市場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主。
“去年金融危機后,浙江、廣東的很多企業受到了很大影響,相對來說,福建品牌企業因為立足于國內市場,受影響較小。這也是我們參加鞋博會,將福建定位于未來重點市場的原因。”該企業的中國地區銷售總經理田增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