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觀察:透視企業“外貿”轉“內貿”的三種“迥異”態度
是積極對接,還是謹慎觀望,抑或消極應對?面對首次現身廣交會的國內采購商,曾經“唯獨鐘情出口”的企業呈現積極、謹慎、消極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態度的背后,反映的是外貿企業在面對外需疲弱、訂單下滑時各自不同的心態。當國內市場向外貿企業張開環抱時,企業期待的是一個更好的營銷環境。
三種態度
是積極對接,還是謹慎觀望,抑或消極應對?面對首次現身廣交會的國內采購商,曾經“唯獨鐘情出口”的企業呈現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24日廣交會二期剛開館,來自山東的玻璃制品企業山海集團在展位前打出“熱烈歡迎國內客戶光臨洽談合作!”的標牌,這是廣交會有史以來首次出現,參展企業對國內采購商表示接納。
“希望能吸引國內零售商來看看!”公司董事長尚勁松告訴記者,開拓國內市場已成為這家從事玻璃制品生產企業的發展戰略。
山海集團并不是特例,25日舉行的廣交會內貿專場就吸引著數百家出口企業參與國內采購商洽談對接。“山海集團只是眾多積極開拓內貿市場的出口企業縮影。”山東省經貿委的李勁松介紹說,報名參加內貿專場的山東企業非常踴躍。
同樣是在廣交會,來自東莞的一家陶瓷企業負責人則直接表示:“沒有考慮過做內貿。”記者采訪中發現,這樣的參展企業不在少數,以規模較小企業居多。
謹慎觀望也是當下不少參展企業的選擇。來自上海的一家保溫瓶和保溫容器廠商副總就表示“會去內貿對接活動現場看看”,但僅此而已,至于是否著手拓展內貿市場則需“再研究”。
折射企業“迥異”想法
“一條腿走路,路不好走的時候就容易摔倒;如果兩條腿走,就穩當多了。”山海集團董事長尚勁松的想法頗具代表性。他表示,當經濟經歷調整達到新的平衡時,外貿企業再像以前那樣靠出口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正因如此,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成為山海集團的戰略選擇,尚勁松表示,企業從一年前開始積極布局國內市場,“當前要做的是,抓住機遇,健全自己”。尚勁松認為,一家企業要有成熟的品牌、渠道、營銷能力以及內外兩個市場,才是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則“無心”內貿。“公司生產的產品并不適合國內市場,產品的設計、生產均是根據歐洲客戶的需要來做”。東莞昌興陶瓷公司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并沒有考慮做內貿。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