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留住人才的八大“錦囊”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周瑜與孫權定下計謀,以孫權之妹為誘餌,騙劉備過江到東吳招親,想趁機殺害劉備,索回荊州。接到邀請后,劉備驚恐不已,不敢前往。但這時諸葛亮擺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將趙云叫到身旁說:“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隨即將三個錦囊交付給趙云貼身收藏。結果,趙云按照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行事,不僅幫助劉備安全地虎口脫險,更將孫權之妹孫尚香迎娶回來,給東吳來了一個“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便是成語“錦囊妙計”的出處。時至今日,“錦囊”二字,也已然成為智慧的代名詞。我們也往往都習慣于把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稱之為“錦囊”。而本文要介紹的,也正是我們總結而出的關于企業留才的八大錦囊。雖然其實際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證實,但至少會為正處于留才困惑中的企業走出迷津提供一定的參考。
留才錦囊一:從招聘入手,把住源頭關
留才從招聘開始,這絕非是言過其實。據某研究機構調查顯示,如果采用不正確的招聘方法,將會導致近乎50%的新員工在入職后的6個月內重新考慮跳槽,而跳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職不匹配,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好馬沒有配好鞍”或“好鞍配的不是好馬”。但是企業若是能夠運用規范化的招聘方法,盡可能全面地獲取應聘者的信息,并將其與崗位的需求、企業文化等因素相對比后,再做出錄用與否的決策,就會將離職率降低至10%以下。可見招聘是否規范直接從源頭上關系到留才能否成功。因此,企業在招聘工作中一定要堅持人職匹配,人事相宜,做好應聘者的測評工作,既不進行人才低消費,也不實踐人才高消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所招募的人員是合乎企業需要的“合適人才”,企業后續的留才策略才能對其行之有效。否則若是求職者僅將企業當跳板,充當的只是一名“匆匆過客”的角色,那無論有多少留才妙著都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價值。譬如有些求職者比較注重實際的薪水,而企業現正處于成長期,薪資方面與同類企業相比處于劣勢,優勢在于能為人才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那么這類求職者對企業來說就不是合適的崗位需求者。
留才錦囊二:清除南郭先生,找出千里馬
若是一個企業內部存在南郭先生式的人才,那么這家企業就別想留住人才。因為南郭先生式的人才存在不僅僅是浪費了企業所提供的資源,更為嚴重的是將整個企業的公平、公正的氛圍予以毀壞。而若是企業缺乏一種公平、公正的氛圍,企業中真正的人才價值得不到公正認可和體現,這就必然會促成人才外流。因此,清除組織內部的南郭先生對于留才來說就顯得頗為必要。當然,在清理南郭先生出局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搜尋企業內部的千里馬。因為這不僅能為企業的優秀人才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也能有效地強化人才的忠誠度,進而保證企業的人才流失率始終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作為一名HR管理者,千萬不能犯打著燈籠在外招才,而讓企業內部的千里馬“駢死于槽櫪之間”的低級錯誤。
-
- 確定